高架桥上的视野,更为辽远。城与城的距离,城与海的距离,因为一条道路而改变。
7月30日,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省道219线龙海雩林至翠林段高架桥全面通车。
4.7公里的长度,在漳州1.39万公里的交通线上,或许很短。倘若将这条道路放在城市组团、滨海漳州乃至厦漳泉同城化的版图上考量,那么这4.7公里,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它是向海之路,于陆地眺望海洋,道路似指针,指引着一座城市朝着大海的方向前行;
它是组团之路,于龙海联通三区,道路如纽带,助力芗城、龙文、龙海、长泰实现30分钟内互通;
它是民生之路,于疏堵遇见温度,高架平地起,解群众所急,立体式交通助力群众出行便捷,激发产业活力。
“清淤”
实现过境交通迅速疏散,推进龙海城区交通内联外拓
道路构成城市涌动不息的血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省道219线既串联龙海中心区和漳州中心城区,又连接厦漳同城大道,南来北往的车辆穿梭于此,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该线龙海雩林至翠林段位于龙海区,始于西溪大桥连接线与厦深铁路交叉处,终于既有西浮路与沈海高速翠林大桥交叉口处,路线全长约4.7公里。在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前,这段路与原省道208线共线,与主要道路有4个平交路口、设置4处红绿灯,又与村道有7处交叉,每天有近5万辆车辆途经此路段,严重超出道路的最大设计服务水平。
“高架桥修成前,无论大车还是小车,都挤在地面的一条双向四车道上,有时候同一个红绿灯要等上四五回。很多人宁愿绕路,也不愿意在这里堵着。”网约车司机张先生说道。此外,该段路线两侧是楼群林立的居民区,行人对道路带来的横向干扰大,影响道路的通行效率与安全性。
市交通运输局预测,该路段交通量今后将达到每天八万辆,4.7公里的拥堵势必影响全局健康,一场“清淤”行动刻不容缓。
2022年6月,省道219线龙海雩林至翠林段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项目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道模式,标准段路基宽度50米。主线高架采用一级公路标准,桥面净宽27米,双向六车道,沥青砼路面,设计速度每小时60公里;地面辅道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双向四车道,沥青砼路面,设计速度每小时40公里。全线设置近3700米主线桥一座,互通式立交2处,平交口8处。
开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市交通运输局、龙海区政府、龙海区交通运输局、漳州交通集团、沿线村镇负责人多次赴现场调研,召开推进会,采取有力措施化解资金、土地、征迁、前期手续办理等一系列难题,为项目大干快上提供有利条件。漳州交通集团积极协调各参建单位主动跟进,紧盯关键线路,优化施工方案,推进主要目标节点建设,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常彬彬介绍,建设队伍连续两年春节坚持在岗;在建设高峰期,共有七百多名工人和一百多名技术服务人员参与进来。
2024年1月,主线高架桥顺利通车;7月,普边互通匝道及顶社互通正式开通放行。至此,省道219线龙海雩林至翠林段高架桥与S208复线、同城大道形成互通枢纽联系,实现过境交通迅速疏散,避免过境交通对龙海区内部交通的冲击,推进城区交通内联外拓,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
“组团”
以实现“快速漳州”为目标,推动“一城四区”同城同质高质量发展
2021年,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漳州成立龙海区、长泰区,形成了“一城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
如何打通区与区的边界,形成大城区概念,道路改造无疑是最基础的一环。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星罗棋布的交通网络将芗城、龙文、龙海、长泰等“四区”并联为“一城”。2023年10月,我市印发《漳州市高快速路网一体化暨中心城区的快联快通重点项目实施计划》,以实现“快速漳州”为目标,推动“一城四区”同城同质高质量发展。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快联快通”重点项目涉及32个交通“堵点”项目,其中高速公路16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5个、市政道路1个,总投资1025亿元。这些重点项目共同完善漳州市路网体系,助力打造“153060”出行交通圈,即中心城区15分钟内上下高速的“高速快速通”,中心城区各组团30分钟内互联的“组团快速连”,以及通过公路基本实现漳州市境内60分钟通达的“周边快速达”。
其中,连接龙海中心区与漳州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之一,便是省道219线。“省道219线是漳州各组团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对于满足快速出行要求、削弱组团间的地域差异具有关键作用。”常彬彬说道。
组团,在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人口、经济综合承载力,助力发挥中心城区集聚辐射效应,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省道219线将加快促进城区之间的紧密融合,通过改造提升工程,加速要素流动、激活经济动能,助力构建“一带一路”,对促进龙海全面融入漳州市级战略空间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妨将视线沿着这条道路继续伸展,跳出龙海、跳出漳州,我们得以俯瞰厦漳泉都市圈的雏形。
省道219线与厦漳同城大道相连,它的一端——龙海又与厦门共处一个湾区,具备“东承西接”的卓越地理优势,是厦漳同城发展的“桥头堡”,与厦门市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省道219线的快速提升改造,通过在更高层次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将加快厦漳泉都市圈基础设施快捷联通,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和升级,促进漳州向现代化滨海城市加速转变,提升沿海城市高质量建设品质。
“向海”
以路为媒,串点成线,“一路风景”引导漳州向滨海城市前行
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
过去,漳州中心城区位于内陆,空间受制、潜力不足,辐射带动能力较弱,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漳州市提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目标。
道路建设,是漳州迈向通江达海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
滨海之“海”,在于龙海。龙海区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厦门湾南岸,海岸线长近20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四百多年前,一艘艘商船自古月港出发,开“海丝之旅”先河;如今,石码、后石、招银三大港区作业繁忙,引经济增速势头。
如何唤醒宝贵的资源,省道219线龙海雩林至翠林段的建设,为漳州海洋经济、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产业集群,串点成线。省道219线恰好串联招银港区、产业集中区及规划物流园区,改造提升工程的建成将进一步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统筹“临港产业集群”和“内陆园区集聚”,推动港口与园区互动、沿海与腹地联动发展;同时,辐射带动沿线功能区发展,有效稀释老城区用地与产业布局,缓解老城区用地与交通压力,打造现代化城市的系统格局,进一步提升龙海形象。
滨海漳州,美不胜收。龙海区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2A级旅游景区2处,省级四星级旅游村1处,省级三星级旅游村2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处。去年,全区接待游客575.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4.7亿元。省道219线改造提升工程,有利于加速游客集散,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城市生活的舒适性和宜居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向海之路,更快一步。通江达海的城市格局是综合性概念,省道219线改造提升工程是向海之路中的重要一段。以路为媒,发挥“1+1>2”的作用,持续推进“四区”同城同质发展,方能使单独的点结合成有机的面。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崭新的道路投入规划建设,引导漳州向滨海城市快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