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出版的《华夷通语》有言:“南洋群岛,旧本巫来由(马来族旧称)部落,自通商以来,我华人寄居其地者实繁有徒,而闽之漳、泉,粤之潮州,称尤盛焉……”
槟城,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及第一大岛城,生活在这里的华人占了四成以上,而历史上漳州人参与开发建设槟城远较其他族群为早,曾经叱咤风云二百多年。
槟城曾经是漳州人的天下——1786年8月11日,英吉利莱特船长来到槟榔屿,华人于隔日接踵而至。至1787年华人移居槟榔屿的有60户,首任首领是漳州人。到1794年,华人移居槟榔屿的已达3000家。当时槟城建成的福建五大公司有四家是漳州人办的。
他乡里的故乡——这里的华人乡音未改:槟城华人通行的“福建话”,杂糅了漳、泉闽南语;这里的华人饮食如故:卤面、曼煎粿(面煎粿)、沙茶牛肉面、海蛎面线、四果汤……时值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年的时候,放眼世界闽南语文化圈,闽南的乡音、饮食、习俗信仰,漂洋过海在远离故国的南洋落地生根,可不令人回味吗?这些历史记忆,不曾在岁月里湮灭,仍旧鲜活地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