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瑞 通讯员 蓝毅辉 杨伟强
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对于龙海区榜山镇党委书记陈再生来说,地图是推动工作的关键“法宝”。
在镇党委三楼小会议室,大约10平方米的空间里,最为显眼的便是各种地图——四张分别包含项目、路网、规划等不同标识的纸质地图贴满了整面墙,一个75英寸的大屏幕,显示的依旧是全镇卫星航拍图。
这段时间,陈再生打算再添一张图。
盛夏午后,一场碰头会在小会议室进行。陈再生频繁点击着鼠标,将显示屏中全镇卫星航拍地图放大或缩小,并不时瞄着墙上的四张地图作对比。坐在陈再生对面的,除了分管水利工作的副镇长,还有测绘公司的测绘员老林。
因为是老熟人,陈再生没有过多寒暄,直奔主题向老林说道:“这次请你来,是想请你帮忙绘一张水系管网图。”
原来,就在前一晚,龙海区召开区委专题会,强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环境治理的“翻身仗”,其中,养殖废水直排、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是重点整治内容。联想到前不久市委主要领导到龙海调研时强调“做好竖向设计,抓好水网规划”,陈再生决定从根源抓起,通过绘制水系管网图,探明全镇的污水排口情况。
“具体有什么要求?”老林问道。
“用一张图,理清全镇水系管网的分布走向。最重要的是,标出每一家涉水企业的排水口。”陈再生的目标很明确。
如何用好地图?长期扎根基层的陈再生经验丰富。榜山镇是交通枢纽,许多过境的交通项目都属于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重点项目,涉及乡镇多个村庄。为了更好统筹全局,设计地图、挂图作战成为陈再生的工作常态。
与绘制交通路线图相比,水系管网图难度更大。榜山镇地处九龙江北溪、西溪汇流处,辖区水系发达,流域总长度达78公里。按照陈再生的要求,再加上村庄、工业区的管网,老林粗略算了一下:“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啊。”
“工程量是不小,所以要分批实施。”在陈再生看来,打好环境治理的“翻身仗”,当务之急是找源头,而镇里平宁工业区内的涉水企业便是重点。陈再生打算利用航拍手段,地毯式排查出工业区内的全部涉水企业,将企业排口摸清楚,水系管网图的脉络自然清晰了。
对于源头治污,陈再生并不陌生。前段时间榜山镇为提升平宁工业区水质,同样以航拍图为参照,对工业区企业进行了全面入户摸底,并对26家重点涉水企业的污水排口安置了流量计,加强对企业排污的实时监测。
听完“以图绘图”的建议,老林点了点头。陈再生见状,干脆将鼠标滚轮下滑,将卫星航拍图放至最大范围:“水系管网探清楚,全镇的污水溯源就快多了。解决环保问题不能拖!”
明确了绘图方向,老林心里有了底,回答道:“没问题,明早我就叫人下去,了解实际情况。”
绘图工作有了眉目,但入户摸底还需要村干部配合。此时,二楼大会议室内已经坐满了人,他们中有驻村班子、各村(居)书记以及驻村工作队。陈再生赶赴会场,开门见山传达了区委专题会的内容,并特别强调了各村要对“畜禽养殖、工业企业污染”等五大类问题全面排查,梳理到位。
下午6时13分,会议结束。7月的傍晚,夕阳还未落山。想起省道219线,有几处电线杆的迁移工作还没着落,陈再生灌了口水,招呼着分管征迁工作的副镇长:“走,我们再去现场看看。”
说完,陈再生打开抽屉,拿出征迁图纸,走出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