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危害有多大?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2020年统计数据,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60.4万例,死亡34.2万例。中华肿瘤杂志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女性新发宫颈癌约15.07万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五位,宫颈癌死亡病例约5.57万例。
引起宫颈癌的原因是什么?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宫颈癌(99%)都和生殖系统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有关。高危型HPV感染后持续存在,首先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一般经过10至20年的时间可发展为宫颈癌。
一项中国多中心、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中国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在“17-24岁”,第二个高峰在“40-44岁”。
如何预防宫颈癌?2023年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中关于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策略显示:一级预防是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预防性HPV疫苗;二级预防是对所有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对筛查阳性或结果异常的人群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相应的随访管理。三级预防是对所有宫颈浸润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姑息疗法等。
接种HPV疫苗是科学预防宫颈癌的第一步。HPV疫苗是含HPV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L1,它能自我组装成类似HPV病毒样颗粒(VLP),不具有感染性,但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目前,我国所有9-45岁女性有三种价型可选(九/四/二价HPV疫苗)。不同价型HPV疫苗的区别,就是它们覆盖的HPV型别不同,同时也有进口和国产之分。
HPV疫苗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上市使用,已被一百多个国家纳入政府计划免疫。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疫苗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已确认HPV疫苗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但对疫苗或其成分高度敏感的女性,或出现发热等情况时,应遵从医生意见,停止或延缓接种。
目前HPV疫苗仅用于预防用途,对接种前已经感染的HPV没有清除作用,对接种前已经发生的癌前病变和癌症也没有治疗作用。
2021年《人乳头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因部分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经期不适,建议非经期接种。不推荐妊娠期女性预防性接种HPV疫苗,应将疫苗接种推迟至妊娠结束后。哺乳期女性应慎用HPV疫苗,在临床试验中,目前尚未观察到HPV疫苗诱导的抗体经母乳分泌情况,但由于许多药物可经母乳分泌且缺乏哺乳期女性接种HPV 疫苗的安全性研究数据,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