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漳浦县的一名“00后”小伙“火”了,福建共青团公众号、央视网公众号、武汉广播电视台等多个省内外媒体为他的善举点赞。
这名小伙名叫陈平(化名)。为赴生命之约,他乘坐私家车、高铁、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绕开台风,辗转3000多公里路,跋涉40个小时,终于从漳州到达武汉。在武汉中心医院,他献出了23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血液病患者续航生命。
对于此次捐献,陈平只觉得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没有刻意告诉更多的人。因此,除了父母之外,大部分的亲戚和同学都不知道他捐赠造血干细胞救人的事情。
不过,陈平的善举,还是没能“藏”住,当地的媒体第一时间将这份正能量传播了出去。
“兄弟,你太牛了!”“你真是我们的骄傲!居然做了这么了不起的事情!”“看到你为了救人而付出这么多,我真的好感动!一定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当消息传回学校,学校发了一条推文,于是,同学圈里迅速“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给陈平发去信息,表达了钦佩和关心。
原来,陈平是湖北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去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他得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可用于治疗白血病等多种恶性疾病,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今年2月,他接到咸宁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登记仅一年时间,陈平就接到了配型电话,内心激动不已,立刻表示愿意捐献。
然而,捐献之路并不平坦。原计划从漳浦老家搭乘高铁到武汉的陈平,受到了台风“格美”的严重影响——所有从漳州到武汉的公共交通都停运了。血液专家告诉他,一般情况下,动员剂要连打5天。如果他晚到1天,动员剂就少打1天,动员出来的造血干细胞就会少一些,患者的恢复效果就会差一点。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陈平却仍十分坚定。“这场生命之约决不能迟到,无论如何我都要赶到武汉,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于是,他一边规划交通路线,一边联系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最终,他决定于7月26日下午从漳州坐高铁到厦门,坐飞机飞往北京,再转飞武汉。全程3000多公里,历经40多小时的跋涉,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陈平的父母虽然担心,但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他们知道,这是儿子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而做出的勇敢选择。在陈平赴武汉的路上,他还遭遇了种种困难:高铁晚点、台风封路、航班延误……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在他看来,只要患者能等到他的造血干细胞,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40多小时的艰难跋涉,陈平终于于7月28日凌晨4时许抵达了武汉的医院病房。医护人员得知他辗转了40多小时过来的,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厉害了,小伙子!”短暂休息几小时后,医护人员就给陈平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
在连续打了5天动员剂后,8月1日上午6时,陈平准时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最后的准备。
当天上午9时,陈平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床上,两只手臂插着两根针头。他的血液从右臂静脉流出,经过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器的分离提取后,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收集起来,而剩余的血液又经由左臂静脉输回体内。这一刻,他完成了从志愿者到捐献者的转变,也实现了他对生命的承诺。
对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白血病患者小刘(化名)来说,这一天具有特殊的意义。她在感谢信里写道:“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在我生病的紧要关头,是你的勇气和力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的坚持和奉献给我和家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是你的无私与善良让我们感到温暖。”
8月2日晚上,陈平回到了家乡漳浦。家里人为他准备了一大桌可口的饭菜,庆祝他勇敢地完成了这次为他人生命“续航”之旅。陈平的父母也为他这次勇敢的举动感到骄傲和欣慰。他们知道,儿子不仅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平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他每天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状况良好。他说:“我是体育生,可能因为一直保持着运动习惯,所以恢复得比较快。”
这几天,陈平的家里充满着欢声笑语。他亲自下厨,为父母准备美味的饭菜,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家人的感激和爱。他说:“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
⊙本报记者 王琳雅 文
通 讯 员 章 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