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

漳州闽南书院举办陈淳专题讲座

本报讯(记者 刘婧 实习生 陈可怡)8月11日, 漳州闽南书院举办专题讲座,特邀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毅婷主讲《北溪先生陈淳生平事迹与历史地位》。

讲座上,李毅婷从陈淳早期的问学旨趣、朱子临漳与陈淳求学、严陵讲学与卫护师门、关心地方事务、陈淳思想对后世法制的影响等五个方面,结合相关历史事实,讲述了陈淳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地位。

陈淳(1159-1223),字安卿,宋龙溪县游仙乡龙州里(今龙文区蓬洲社)人。因世居九龙江北溪之滨,学者称他为“北溪先生”。他终生服膺朱子,潜心理学,是朱子最重要门人和衣钵传人之一,也是闽南理学主要开创者、闽南思想文化代表性人物。陈淳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就在于穷尽一生把朱子的书“读透读薄”,对朱子学范畴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整理和解释,其代表作为《北溪字义》,对朱子学的形成、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淳由此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清雍正二年(1724年)入祀孔庙。

李毅婷是福建厦门人,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史博士学位。

专题讲座摘要

陈淳曾两度从学于朱熹。第一次是朱熹任漳州知州期间,第二次是朱熹去世前陈淳到考亭问学。朱熹离漳后,陈淳转而用书信往来的方式问学求教。考亭问学归漳后,陈淳“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旁搜广览,惟恐或遗”,最终实现了下学上达的本末一贯。

嘉定十年(1217年),陈淳再赴临安应试,前后历时近一年。在此期间,陈淳分别在临安、严陵(今浙江省建德市),与当地的士人、学子切磋、讲学,致力于传播朱子学、卫护师门、培养弟子。在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朱子学逐渐在严陵传播开来。此次回程,陈淳还受到学友邀约到莆仙、泉州讲学,在两地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为日后“北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为陈淳一生最为重要的讲学活动,亦是其卫护师门最为着力的时期。

嘉定十一年,陈淳再赴临安,受到了更为热烈的追捧。从临安归来,泉州府人士争相以之为师。经由不倦的讲学活动,陈淳在莆仙、泉州等地传播朱子学,培养了一批朱子学传承人,形成了“北溪学派”。

陈淳不仅仅停留在内圣之学层面上探究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而是将内圣之学作为外王之道的基础。他关注民情,关注民风民俗,为地方政务出谋划策,将理学家的思想及其礼学思想渗透至下层社会,对漳州地方社会的规范与引导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规范了基层礼制架构,体现了传统儒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抱负。

总之,陈淳不仅是朱子学之传承者,更是其坚守的儒学正宗精神的传承者。跳出理学视域,进入到中国古代法制沿革史的视域中,陈淳礼学的价值具有其独立于朱子后学的独特价值。 ☉本报记者 刘婧 整理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