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08版:专题

创新发展激活经济“主引擎” 改革增效彰显蓬勃“新动能”

—上半年漳州发展改革工作综述

5月21日,来自澳大利亚满载6.6万吨液化天然气的“玛可玛”号运输船,抵达漳州LNG接收站码头。(资料图片)

◀2月19日,福建省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图为8月施工现场 (资料图片)

凝心聚力谋发展,勇毅前行铸辉煌。

上半年,放眼龙江大地,经济运行质效齐升,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市场消费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扎实推进……一份份写满稳健答案的考卷,见证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以数观形、以形见势。上半年,市发改委牵头的4项经济指标、13项重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彰显漳州这片热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今年来,市发改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以“三比一看”竞赛为抓手,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产业发展升级加速,项目建设蹄疾步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发改贡献。

抓项目 强产业

铸就高质量发展“引擎”

上半年,总投资约448亿元人民币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序幕全面拉开、漳汕高铁福建段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全国首个新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漳州LNG项目投产、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的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三峡集团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走进漳州市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摇臂不停旋转、工程车来回穿梭、厂房里机器轰鸣……一处处催人奋进的场景中,奏响着一曲曲昂扬向上的铿锵旋律。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今年以来,市发改委依托福建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对每一个重大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制定针对性举措,与相关要素保障部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问题协调机制。今年来,共召开17场协调会,协调43个问题,推动25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漳浦联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漳州LNG外输管道延伸段工程、九龙江调水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呈现起步快、推进稳、成效好的良好态势,圆满实现“双过半”,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市16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8.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6.92%,超序时进度6.92个百分点,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三,二季度全省重大项目亮晒工作获得第三名。882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年度计划投资60.4%,超序时进度10.4个百分点。

为抢抓发展机遇,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市发改委把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作为重中之重,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积极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力度,为申报各类专项资金提供基础支撑。上半年,指导各县区新策划生成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372个,总投资2629.4亿元。获得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补助7.63亿元,涉及项目38个,总投资43.81亿元。向省发改委推送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02个,总投资1203亿元,推介项目数位居全省前列,其中81个项目入选国家盘子,项目个数位居全省前列。

市发改委统筹推进我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印发《漳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构建“1+N”政策体系,深入实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策划生成项目619个、总投资951亿元。持续落实“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推动石油化工、新能源、数字服务、海洋经济等产业发展,围绕“9+5”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链条协作、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上半年,市发改委全力推进数字漳州建设,统筹布局新基建、数据要素、数字政府等工作,扎实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以高质量“智改数转”加快实数深度融合。出台《漳州市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扶持培育14个市级数字经济专业园区,推动芗城、龙文、长泰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10000个,新建基站电源、塔桅等配套设施1484个,新建10G-PON端口4366个,千兆宽带接入占比提升至33.52%,提前完成100%乡镇镇区和重点行政村5G全覆盖的“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市22个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达3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6.4%,超序时进度16.4个百分点。

以努力打造“海上漳州”为目标,着力推进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蓝色增长极”。上半年,实施推进61个省级海洋经济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7.4%,超序时进度17.4个百分点。

优环境 激活力

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盘活。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4.73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8.94%。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80.53万户,同比增长4.35%,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6%。

今年来,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实施《漳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推进484家民营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00多家民营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市新增民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9家。组织开展“我为民企办实事”活动,举办“我为民企找订单”“我为民企找资金”等一系列供需对接会,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不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了解民营企业发展诉求,加快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强健民营经济“体格”。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上半年,省对市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平台15个指标150个监测事项中有105个监测事项达到全省最优值或目标值,占比70%,比去年全年提升12.2个百分点;全市信用“双公示”评估得分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漳州作典型发言。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办好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漳州”,推动“一网好办”改革落地见效,印发《漳州市2024年政务服务“一网好办”改革工作要点》《漳州市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分工方案》《漳州市政务服务“数据最多采一次”分工方案》,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分阶段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自助办”“免证办”应用,实现政务服务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加速推进数据汇聚共享,截至6月底,在省级平台开放数据目录4318项;在市级平台汇聚数据目录2303项,共享数据超6.8亿条;梳理登记电子证照6729类,生成1261万本,提供共享调阅1451万次。

抓融合 惠民生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干为要,互通互融。漳州如何奏响区域发展“协奏曲”?跳出“一域”着眼“全局”,市发改委全力为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担当作为、贡献力量。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围绕教育、医疗、文化、经贸、产业等五大板块融合,加强向上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突破性政策落地漳州,持续做好对台“通、惠、情”文章,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今年来,漳州19个项目成功纳入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约2415亿元,项目数居全省第二。

“实施县域‘大城关’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全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工作的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统筹发挥“山”“海”特色和优势,推动市内4对结对县(区)全面开展新时代山海协作,实施9个年度协作项目,总投资6530.5万元。

以干为要,以民为本。聚焦民生保障增福祉,在保供稳价方面,落实价格调控工作机制,强化“菜篮子”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平价商店机制,确保价格平稳。

在安全生产方面,组织全市发改(粮储)部门主要领导、粮储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等培训和演练,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加大隐患排查力度,采取“四不两直”、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全市粮储企业开展多轮安全检查,上半年共开展检查19次,发现问题隐患60处,已全部完成整改;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建立常态化储备粮库、项目建设现场等风险隐患排查机制,隐患整改措施、资金、责任人“三落实”机制,限期整改复查销号机制等,坚决守好安全底线。

生态市建设方面,推动我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模式获得住建部推广,长泰区列入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华安县北溪中游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项目,漳浦县医院列入省碳达峰试点公共机构,长泰区创新治理模式、打造乡村治理“长泰样板”列入全省农村改革典型案例名单。推动11个县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实现全市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梳理9个领域28个类型16852个基础设施纳入管护范围。

在民生实事方面,加快落实“民生六位”工作,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紧盯教育医疗等民生所需、一老一小等民生所急、品质生活等民生所好,谋划、推进龙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省、市资金,围绕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开展促消费活动,于4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以旧换新活动。推进漳州三中新校区、漳州市中医院新院区等重大社会民生项目。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印发《漳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确定9个方面84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上半年,共争取社会事业领域资金3.25亿元,21个社会事业项目获得专项债;积极组织申报列入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于今年2月被确定为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梦路上再出发。进入第三季度,转战下半场,市发改委将把抓好下半年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冲刺三季度、奋战下半年,以作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凝聚发展强大合力,全面推进发改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发改力量。

⊙本报记者 李立平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