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社会

近期,社会上流行一项不花钱的奇特健身方式,这种方式靠谱吗?中医专家表示——

“晒背”健身须谨慎

何女士在天台晒背

一把遮阳伞、一块瑜伽垫、一片平地、光背朝天,即可开始。近期,正是一年闷热潮湿的三伏天,社会上流行一项号称养生祛湿、不花钱的健身方式——“晒背”。“晒背”到底晒的是什么,这种方式靠谱吗?记者日前深入采访。

“晒背”健身渐流行

今年一入伏,互联网平台马上掀起了一阵“晒背”热潮。记者以“晒背”为关键词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搜索,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过亿,视频、图文笔记数量超过10万。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亮出了自己的“晒背”体验。其中,有人在天台、小区或公园的空地铺上一块瑜伽垫,头部用太阳伞、防晒帽等遮住,只让背部在阳光下暴晒;有人选择坐在自家阳台或窗边,让背部正对太阳。

家住万科城璟园的何女士,今年也在抖音视频的影响下,开始在自家楼栋的天台接受“烤”验。谈及为何晒背,何女士表示:“我平时都在空调室里,没怎么出汗,网上说晒背是‘天灸’,可以祛湿,不花钱又省事,我也想试试。”为了晒背,何女士事先做足了功课,按照网友们的晒背“标配”,也给自己准备了太阳伞、瑜伽垫、墨镜,特意在天台找了一处有横梁的位置,让横梁挡住照向头部的阳光。每周末的上午9时至11时,何女士都会到天台晒背半小时。“这个时间是网上专家推荐的,每次晒完都全身暴汗,感觉非常舒爽,腰疼也有所缓解。”几次晒背下来,何女士感觉晒背的效果明显,就在朋友圈中分享晒背经验。

喊着“阳气不足向天借”的口号,家住南靖县的网友“蓓蓓”也在小红书写下了自己的晒背笔记。而在笔记中,她写道:“刚晒没多久就出汗,以为是在排湿,一星期下来,感觉身体更虚了,吃不下饭,一到晚上就莫名其妙地烦躁,甚至失眠,背也黑了一个度。”因此,她劝退网友:“晒背效果因人而异,本来就体虚的朋友们还是不要晒了。”

“晒背”健身有讲究

据统计,在记者走访的众多爱好者中,大家对晒背的健身效果褒贬不一。有些人表示晒背确实有效,变得更有精气神了,一定会利用三伏天坚持下去,巩固成效。有的则晒得头晕气短、中暑,表示“踩雷”。那么,晒背到底是否科学?真的像网上传的那么神奇吗?

“三伏灸、三伏贴、三伏汤、三伏天晒背等养生方式与中医学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的养生观相结合。”漳州市首届名中医、漳州市医院原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杨舒瑾表示,从中医角度,有督脉以及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是阳气聚集的部位,入伏后适当晒背有助于祛邪外出、促进身体代谢,可起到调理脏腑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对于网络上提到晒背的一些功效,杨舒瑾从身体角度出发,认为晒背对于表现为经常腹泻、手足寒凉、怕冷畏寒、脸色苍白、大便不成形等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群,能有效祛风寒、消除阴翳,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部分寒性疾病的目的。适当晒背也可以起到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的作用。

“晒背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很多讲究,不能乱晒。”杨舒瑾提醒,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紫外线过敏的人群,以及气阴两虚、阳盛体质的人群,孕妇和年龄较大的老人不建议晒背。在时间选择上,因为少阳之火,可以生“气”,最好选在上午8时至11时,下午4时以后,每周晒三四次,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

杨舒瑾还建议,第一次体验晒背的人不要“贪多”,要考虑身体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可以使用一些防晒产品,降低阳光对背部皮肤造成的刺激。晒背时,一定要时刻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了头晕、恶心、出汗过多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晒背,补充水和电解质,防止中暑。晒后不要立刻进入温度低的空调房,防止将暑热封闭在汗毛孔内,引起不适。

⊙记者 肖颖婧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