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依妮 文/图)8月17日,2024年第八期芝山讲坛在漳州市图书馆开讲。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江焕明主讲《漳州水仙花种植传统村落文化资源》。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象征,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漳州新塘、下庵、洋坪、蔡坂、田中央、大梅溪、小梅溪等七个村落因为长年种植和销售水仙花,被称为水仙花产地传统古村落。与其他传统村落一样,这些村落具有独特的历史、民俗风情、文化形态,结合闻名遐迩的水仙花系列元素,这些特色可以整合成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讲座上,江焕明先是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漳州水仙花的产地、由来、培植方式以及相关记载,随后又详细阐述了七个村落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在结合最新地方文史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了这些村落的文化魅力。通过揭示发展文旅资源的核心策略,江焕明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业,并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助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据悉,下期芝山讲坛将于9月21日举行。届时,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洪森将带来讲座《传承弘扬新时代“漳州110”先进事迹,永做人民守护神》。
水仙花传统村落的产业优势
相关链接
〉〉〉
漳城南郊,西溪南岸,圆山东南麓,分布着七个水仙花产地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土地湿润,以粘土沙壤为主,常年得到充足的日照,又濒临溪流,拥有稳定而充裕的水源,加上处于温泉带上,田间有若干温泉涌坑,区域地表温度较高,有利于水仙花头储藏和休眠期分蘖发育。
新塘村和下庵村是漳州“宜春”水仙花原产地,当地水仙花以花球大、花枝多、味道清香而闻名全球。2011年12月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蔡坂村的水仙花雕刻技艺闻名海内外,传承世系为蔡坂张姓家族。洋坪村水仙花的种植面积约85亩,产量约300万粒;大梅溪村水仙花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含外地租种);小梅溪村有水田410亩,以种植水仙花为主,兼种植其他花卉。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水仙花村落也紧跟国内外花卉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例如洋坪村五亩园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沙漠玫瑰,效益可观。一些村落也发挥地理优势,拓展新兴产业,蔡坂村建设了“圆山琵琶岩”、游泳池、休闲山庄,田中央村发挥岱山岩游客多的优势,拓建休闲山庄和游泳池,在吸引周边游客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水仙花传统村落风光宜人,交通便捷,拥有独特的宗祠、庵庙、文物。春节期间是水仙花海景观最佳观赏期,又是城乡居民出游访亲探友的高峰期,也是传统村落民俗活动密集期。因此,春节期间可以推出观光赏花与朝圣寻真的文化旅游项目。此外,要充分挖掘村落中庵庙、宗祠、名胜等历史遗迹,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水仙花品牌整合,升级为旅游文化产品,开辟出一条新型农村种植产业与传统文化互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