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县区要闻

前楼镇下西坑村变集中到村部开会为下村听取民声——

“小板凳”连着“大民生”

下西坑村在村里的祠堂前开会议事

日前,在东山县前楼镇下西坑村的大榕树下,十余只小板凳、一张桌子、一壶茶,再配上几声招呼,一场“小板凳微议事”活动就此展开。村“两委”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着西沃自然村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一时间聊得热火朝天。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由我带头拆,将村里30间老旧房屋拆掉,改造为停车场。”村民陈财国提议道。这个提议与村委会的想法不谋而合,村委会主任许桂喜赶忙道出心里酝酿许久的计划。“拆除老旧房子,规划建设一个约100个车位的共享停车场,一来可以消除安全隐患,还能美化环境,方便村民生活,这件事情很有意义,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许桂喜的想法得到在场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随即讨论了旧房拆除方案以及停车场的建设事宜。

在许桂喜看来,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每一件事都与村民息息相关,要想做好基层工作,收集好村民的声音至关重要。然而,以往会议存在开会形式单一,村民参与度不高,会上不敢发表意见等弊端,村里的决策也无法及时得到反馈。

“2021年7月,我们开始实施‘小板凳工作法’,会议的地点从村部转移到了村中的祠堂、榕树下,氛围变得轻松,收集的意见多了,我们的工作就有的放矢了。”许桂喜表示,变会议桌为“小板凳”,变集中村部开会为下村听取民声,变的是工作方式,不变的是干部与群众同心同向治理乡村的初心与追求。

自“小板凳工作法”实行以来,下西坑村利用闲置土地,以村民自筹的形式投资建设了生态停车场与大货车停车场,完成了入村主干道改造提升、电力管道下地、通信工程优化提升等项目,建设了鲍鱼广场、蓝碳公园、老人活动中心等休闲文化场地,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还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集体收入也从2021年的36万元增长到如今的204万元,全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村民有目共睹,深受鼓舞。

“小板凳解决大民生,现在村里大小事情,我们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提出问题,镇村干部也会及时给我们解答!”村民许进坤说道。

⊙欧东茵 林士然 黄思钰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