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1-04版:要闻

“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大放异彩

古城人流量爆棚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美好的亲子时光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超一百二十万人次

漳州古城“过大年”

春节期间,“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漳州大放异彩,一系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活动轮番上演,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和文化韵味。

体验传统与现代的精彩碰撞,各地游客来到漳州,开启一场难忘的新春文化之旅。春节假期前七日,各景区人潮如织,其中,漳州古城累计接待人数124.48万人次,同比增长30.81%。福建土楼(南靖)旅游区32.88万人次,三平景区25.67万人次,九龙沙洲旅游景区11.66万人次,福建土楼(华安)旅游区6.91万人次,官畲景区6.23万人次。

体验“文化名城”魅力

漳州上榜非遗热门小城Top10

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第一年,漳州古城“闽南过大年”如约开启。一系列精彩的民俗活动,将漳州的知名度推向全国各地。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漳州上榜春节非遗热门小城Top10。

“快看,少年高跷队来了!”锣鼓声中,人群中传来阵阵欢呼。只见一群身着传统歌仔戏服饰的少年踩着高跷,他们动作流畅、姿态优美,穿梭于漳州古城之间,时不时与路边的市民游客击掌、互动。

歌仔戏、踩高跷,火树银花步步登高。春节期间,包括石亭高跷巡游、洪拳舞狮演出在内的多场非遗巡游在漳州古城上演,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在漳州,诸多非遗从文本中走出,来到市民游客身边。布袋木偶在艺人指尖翻飞,绣球抛下传递喜庆吉祥,八宝印泥展台前游客亲手体验制作,漳州古城里的“非遗一条街”化作流动的文化博物馆,世遗土楼中的“大鱼海棠”活灵活现……漳州的新春,欢笑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感谢漳州给我这段难忘的经历。”来自叙利亚的游客沙姆在小红书上写道。她在漳州体验了中国传统服饰,她说:“漳州非常美丽。”

品味“田园都市”风采

在休闲游中尽享“诗与远方”

选择漳州,既能感受非遗的火热,也能享受田园的静谧。游客或与亲友结伴,或“全家总动员”,住民宿、赏民俗,畅享田园都市中的宁静与美好。

有人选择登山览胜,也有人喜爱海滨漫步。白色的风车、蓝色的大海、海边的城堡,还有一直在风化的抽象画廊,无论是东山、漳浦还是古雷,滨海的风情总让人流连忘返。

有人赏花。在长泰的古山重景区,在高新区的水仙花海,在诏安的红星梅园,游客漫步在油菜花、水仙花、梅花的海洋中,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有人闲坐。古榕下、溪水边、水车旁,一泡乌龙茶,足够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聊一整天。

此外,漳州的各大公园也成了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碧湖生态园、西院湖生态园等地,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湖水清澈,让人们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游客或散步、或拍照、或野餐,尽情享受着春节假期的悠闲时光。

感受“节日亮灯”惊喜

把漳州的夜晚打造得更加精彩

白天的漳州热闹,夜晚的漳州精彩。

今年春节前夕,漳州城市园林景观提升技能竞赛开启。这是我市首次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民评选”模式,开展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综合提升和氛围营造工作。企业之间的比拼,让广大游客大饱眼福。“漳州亮灯”,也点亮了节日期间的城市夜经济。

灯火里的漳州,不仅在市区,也让一处处景点焕发别样魅力。九龙江畔,闽南水乡景区,一艘由2025盏福灯连接而成的百米“金蛇灯船”,宛若一条被赋予灵气的金蛇在河道中蜿蜒游弋,穿过夜幕。

华安县高安镇坪水畲族村热闹不减,畲家阿哥阿妹围着篝火握着火把,热情地邀请游客加入舞蹈队伍。篝火映照下,大家共同载歌载舞,欢笑声、歌声、鼓声交织在一起,点燃整个村庄。

东山县杏陈镇磁窑村,“磁窑圩市·春节圩日”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通过春风渡画船演绎、国风小DJ、千人大合唱、财神纳福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光影艺术和音乐表演,烟火味十足。

在漳州,年味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下的生活。各县区纷纷举办“送戏下乡”,不少乡村还办了“村晚”,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活动及书画展、猜灯谜等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为节日增添别样的色彩,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漳州春节。

⊙本报记者 林昕蓉

借用“贵宝地” “正港”台湾味登陆漳州古城

新春佳节期间,漳州古城沉浸在一片喜庆与热闹之中,一系列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佳肴,还能感受到两岸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台青蔡鹤立创办的“贵宝地”漳台美食圩市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古城的新春增添了别样的味道。

今年春节期间,蔡鹤立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台青一起,在漳州古城共度佳节。夕阳西下,天边最后一抹余晖洒在宋河河畔。气温虽骤降,但“贵宝地”漳台美食圩市却温暖如春,热闹非凡。3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分布着7个明档档口,各色漳州、台湾美食琳琅满目。从台湾啤酒、咖啡到卤肉饭、鸡排,再到漳州卤面、沙茶面,游客在这里可以一次性尝遍“正港”台湾味和地道的漳州小吃。

“90后”的蔡鹤立是“贵宝地”美食集市的创始人。他的祖辈从澎湖迁徙至漳州定居,而出生成长于漳州的他,对这里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大学毕业后,蔡鹤立回到漳州,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与伙伴们一同在广告片、宣传片等领域大展拳脚。然而,蔡鹤立却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内心总有一股冲动,想要用更多的方式去表达、记录生活,传递他热爱的两岸文化。

“我在漳州成长,但我和台湾的血脉相连、割舍不断。”在漳州,蔡鹤立结识了许多来自台湾的朋友。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蔡鹤立发现了许多有趣而独特的故事,这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希望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听见。

于是,2022年,蔡鹤立创立了青年信使栏目,并上线了第一条视频。每期节目中,他都会邀请一位在漳州生活的台湾人,围绕生活习俗、文化差异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他希望通过这些轻松、平等的交流,消除两岸年轻人之间的隔阂,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

近些年,随着漳州古城的热度不断攀升,蔡鹤立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希望带着宝岛美食走进古城,打开市场。“其实,很多台湾朋友对台湾小吃进古城很有信心,这也给了我开设美食集市的灵感。”蔡鹤立说。

于是,蔡鹤立开始在古城寻找合适的门店,利用古城针对台青创业可减免租金优惠政策,亲自设计、打造了“贵宝地”,通过美食圩市的形式呈现给游客,让大家在古城就能尽情品尝到“正港”的台湾味道。

春节期间,“贵宝地”美食圩市热闹非凡。游客或是被美食所吸引,或是被现场的热闹氛围所感染。蔡鹤立和伙伴们忙得不亦乐乎,热情地为游客送上一道道精心制作的美食。稍有空闲,蔡鹤立还乐此不疲地向游客介绍各种美食的独特制作方法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大家围坐在一起,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感受着漳台文化同根同源的深厚底蕴。

随着新春系列活动的持续进行,漳州古城的人气也越来越旺。蔡鹤立站在“贵宝地”的入口,望着熙熙攘攘的游客,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在他看来,美食圩市不仅是一个美食的汇聚地,更是一个漳台青年交流的新平台。蔡鹤立表示,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能够来到漳州、了解漳州、爱上漳州,并在这里追逐梦想,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共同续写漳台文化交流融合的美好故事。

⊙本报记者 王琳雅

游客眼中的“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

吉林

孟秀秀:闽南故事,一半都在漳州

漳州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古城不仅留住了过去,也传递了生活的意义。游走在漳州古城,感受的是人间烟火。老街景、慢生活、闽南味,和闽南有关的故事,一半都在漳州。我也将把这座城市介绍给我的朋友,让他们也来感受这里的美景和美食。

天津

段雨桐:这里的居民热情好客

漳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既有丰富的美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漳州古城保留了大量的闽南传统建筑,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此外,这里的居民热情好客,虽然说着外地人听不太懂的闽南语,但他们的热情和友善让人感到温暖。

上海

奈特林(网名):就是抱着“吃”的目的而来

第一次来漳州,美食多到吃不完,只能每样尝个鲜,有机会还想再来。这次来漳州就是抱着“吃”的目的而来,总的来说即使是在商业化的漳州古城,小吃的水准也并不低。非常喜欢漳州也是因为这里没有景区和居民区之分,随便路过的小店,东西都足够好吃。散步在漳州古城,好多小店铺开在路边,老板互相聊天,烟火气息十足。

浙江

潘卉:一次视觉、味觉的双重享受

这次漳州之旅,可谓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我们去了漳州古城,古色古香的骑楼,斑驳的城墙,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穿梭在狭窄的街巷,品尝着地道的漳州小吃。四果汤清甜爽口,蚵仔煎鲜香酥脆,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山西

崔拉弹唱(网名):对漳州的文化有了更深理解

这是我第三次来漳州,这次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深度游玩。漳州的景点很多,漳州古城、云洞岩、后港古街、普照禅寺等。漳州的美食很多,从第一次来漳州“吃得不习惯”到如今被这里的美食深深吸引。透过这些美食,我对漳州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湖北

王潆婧:在街头巷尾,寻觅记忆中的美好

13年后重返漳州,感觉漳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熟悉的台湾路、香港路街区重新规划成为如今的漳州古城,也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漫步在漳州的街道,如今的文昌门、中山公园也有了新的变化,深感漳州真的越来越好。当然,依旧一如从前的还有漳州的美食,四果汤、配上酸萝卜片的海蛎煎、用冰糖调味的卤面等,但凡在街头巷尾逛吃逛吃,都会勾起不少记忆中的味道。

福鼎

林莹莹:重游漳州,品味光阴的味道

漳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如今,带着孩子重走漳州,品味光阴的故事。踏入漳州古城,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古老的石板路蜿蜒伸展,连接着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古城游客很多,但我不觉得喧闹,物价也没有随春节假期漫天飞涨,这个很加分。除了美食和建筑,古老的庙宇香火旺盛,信徒们虔诚祈祷,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本报记者 沈小琴 采访整理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