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年”,你会想到什么?
年,是时光的节点,是温暖的符号,也是欢乐的交响,更是团圆的诗篇。
它是有颜色的。那是春联的鲜艳、灯笼的夺目、鞭炮碎屑的斑斓。喜庆的红,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人们对日子的盼头。
它是有旋律的。熙攘的人流,在漳州古城的肌理中流淌,诉说着年的余韵。锣鼓铿锵,民俗巡游、非遗表演、新春集市等文旅大餐轮番登场,八方宾客说着南腔北调,体验独特的闽南年味。喝彩声、喧闹声和欢笑声相互交织成曲,弥漫至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
它是有味道的。年夜饭的桌上,每一道菜都装满亲情的牵挂,每一次举杯都饱含团圆的期盼。熟悉的小吃店里,那碗加辣的沙茶面、那个热腾腾的肉粽,又抚慰了多少游子的心。
它是有情怀的。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守岁、拜年、祭祀,每一个仪式都蕴含着对祖先的敬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一句句“新年好”“平安健康”的祝福语里藏着惦念,也裹着温暖。
乙巳蛇年,“年”的脚步恰好与立春的节拍欣然相遇,仿佛是春天特意赶来为这喜庆的节日添彩。
春风渐暖,是万物复苏的前奏。告别假期,开工大吉。
新年开启新篇章,唯愿事事皆胜意。
⊙本报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