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专版

厚植新质生产力优势 推动工业发展攀高向新 ——2024年全市工信系统工作综述

古雷港区翔鹭码头仓库 (资料图片)

漳州核电1号机组 (资料图片)

奇美化工 (资料图片)

数说成效

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工业投资增长21.8%,制造业投资增长20.4%,技改投资增长22.9%,均居全省前列。建成产业社区1095万平方米,拉动产业项目投资1006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全面部署。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要求。

漳州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百度智能云(漳州)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投用、国家级5G工厂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过去一年,全市工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深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融入全市工业发展全过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巩固优势、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助推工业发展攀“高”向“新”。

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并行 厚植新质生产力优势

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24年,漳州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为抓手,聚焦“9+5”产业集群、“三头六臂”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油头化尾”,是漳州“三头六臂”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龙头项目陆续投产,石化产业在古雷开发区集聚壮大,2024年保持两位数正增长,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超3400亿元。与此同时,“9+5”产业集群中的绿色纸业、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今年来也保持着两位数正增长。

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扛起了漳州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2024年,“9+5”产业集群中工业九大产业合计增加值增长7.5%;亿元以上企业949家、增加值增长12.9%,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64家、增加值增长15.7%;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357家,拉动全市增长3.36个百分点。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智改数转”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赛道。

“接入漳州市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后,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福建荣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旭表示,当前公司生产计划的制定时间缩短了30%,生产周期缩短了20%,尝到了“智改数转”带来的甜头。

2024年,漳州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注能,实施“一十百千”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出台支持成立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若干措施、培育扶持人工智能产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成功获评国家级“千兆城市”。全市484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3019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在去年4月出台的《漳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全市各行业、企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以节能提质的实际行动不断擦亮新型工业化底色:漳州万晖洁具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为卫生陶瓷行业领域全国首家;漳州市程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力涌动,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近日,位于芗城区的民翔半导体存储项目一期投产,该项目购置有全自动芯片测试线和SMT贴片线、芯片封装全产业链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放眼全市,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20%,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向上向好。

平台打造与企业培育并重 激发工业发展新动能

长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芗城区特种钢铁产业集群、南靖县闽台机械产业集群、诏安县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省级集群新增数和总数均居全省第二;漳浦县入选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2024年,漳州聚焦工业主战场,坚持以产兴城、建强载体平台,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长泰,100多家电子元器件上下游企业共同组成了繁茂的产业“雨林”。宏晟光电生产的灯具驱动组件等系列产品专供数公里外的立达信集团。“选择漳州、青睐长泰,能最大限度降低用工成本、经营成本、运输成本。”企业负责人林丽真表示。

产业“雨林”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产业“土壤”。拎包入住的标准化厂房、完善便利的生活配套体系、因地制宜的招商规划……2024年,漳州出台《漳州市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大力推进产业社区建设,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为“雨林”的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空间载体。

2024年,全市累计建成产业社区面积1095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109.5%,拉动产业投资达1006亿元。我市先后在深圳、厦门、北京、昆明举办产业社区专场招商推介活动,32个项目参加现场签约,总投资额69.3亿元,助推产业社区建设走深走实。长泰经济开发区、漳州开发区被授予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同样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生态系统。

以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24年我市积极推动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漳州分院、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漳州分院、市食品科学研究院等揭牌成立,并建立市先进技术协同创新协会;举办全市新型工业化专题培训班、全市新型工业化研修班、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研修班等活动,壮大敢创新善创新的企业家队伍;组织举办第七届“创响福建”大赛决赛,漳州市工信局连续3年被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4个项目晋级国赛,位居全省第一。

以高质量的培育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我市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专项行动,新认定1家“未来独角兽”、45家“瞪羚”企业;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新增省级工业龙头企业27个,新增入选数全省第一;新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年度新增数创历年新高。培育5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领航企业,5家企业产品首次荣登全省新材料新产品榜单。建立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推动新认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

“真心”服务与“真金”支持并举 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

位于漳州开发区的中粮糖业漳州项目是中粮集团首个项目管理系统试点,年产值预计32亿元以上。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4大模块、30余项报建流程、上千条投资及招采数据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整体验收工作体量大、难点多、任务重、时间紧。“相关部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协调帮扶,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指导我们完成了项目验收。”中粮糖业(漳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迟雅丽表示,项目于2024年6月完成验收、8月份上规入库,实现了“竣工即投产”“投产即上规”。

过去一年里,漳州聚焦“妈妈式”服务,通过干部帮扶、改革赋能、供需对接等,持续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深化拓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服务,全市2158名干部挂钩企业3151家,入企走访服务16112家次,协调解决问题862个,满意度评价好评率100%;开展供需对接活动13场,总参会企业达955家次,达成意向金额50.8亿元。不断总结推广“竣工即投产”等改革经验做法,累计推动58个项目申请“竣工即投产”服务。成功举办第二个“漳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召开全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经济专题讲座等活动,深受企业家好评。

服务企业“心贴心”,惠企政策“实打实”。2024年,漳州市工信局全年下达省市惠企专项资金2.63亿元,惠及企业近1100家次。用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我市共30个部门上线惠企政策180个,受惠企业16803家次,受惠金额超3.49亿元。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政策实施以来,为推动产业“焕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积极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能帮助公司争取发展的主动权。”小白心里软董事长蔡艺勇说,公司在今年新建投用的智能烘焙生产基地中,依托“两新”政策购置了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单个车间的设备投资额约4000万元,基地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

大规模设备更新,资金是关键要素。漳州出台《漳州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再贷款项目,去年已下达省市级技改项目设备补助资金超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15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名单,项目数全省第一,总投资228.27亿元。全市组织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440个,总投资913.73亿元,项目数居全省第二,总投资额居全省第三;在库项目中我市新增投放省级技改融资贴息项目127个,新增投放金额超23亿元。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新的一年,全市工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力争实现2025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个目标”;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新融合”;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着力实施培育优质企业、建设优质园区、壮大优质产业集群、做优新质生产力“四优方案”;稳步开展工业扩产增量、产业科技创新融合、企业培优扶强、产业社区提质增效、县域产业铸链集群“五个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不断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工信”力量。

本版文字由 本报记者 蔡楠楠 通讯员 陈伟坤 采写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