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教育周刊

拿下英语全国一等奖,有何“秘籍”

▶陈晓航在比赛现场留影

☉本报记者 苏水梅 文/供图

日常积累,铸就梦想。近日,漳州一中高三(15)班陈晓航同学荣获第21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基础赛一等奖。回顾备赛感受,陈晓航再次体会到外语学习的乐趣:“无论是演讲稿的撰写,还是口语表达的练习,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对外语的理解更加深刻。比赛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这次比赛经历成为陈晓航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很多时候,我们离梦想实现的距离,就是告诉自己一句‘再坚持一下’”,陈晓航说。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特别感谢漳州一中的指导老师林雯,林雯老师帮助晓航搜集许多相关主题的材料,在语法上为她做出点拨和指导,在心理上给予她鼓励与关怀。同时陈晓航也想要感谢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是他们的支持让她有勇气面对每一次挑战。

“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赛事。据陈晓航介绍,初赛采取网络考试的形式,所涉及的问题大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用英文的形式考查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问法很新奇,但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在参加比赛的过程当中感觉自己还是很有把握的。”11月28日举行的复赛内容是主题演讲“成人礼”,采取录制视频上传的形式。陈晓航感觉,这轮比赛的难度明显大于上一轮。在准备的过程中,她反复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速,指导老师林雯也帮助她进行了细节的调整。“录制的比赛视频,演讲时长只有两分钟,但从开始录制到上传视频经历近四个小时。”陈晓航在赛后回看视频时认为,当时录制的比赛视频呈现了自己最好的状态。

在进入地区决赛之后,陈晓航被要求进行线上面试比赛。当中包含主题演讲和自由问答两个部分。准备时,陈晓航对自己演讲的部分较为满意,但对问答环节始终有些担忧:“真的很感激林老师帮我整理了许多素材,这些对我的成功晋级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线上比赛,刚开始时我很紧张,定题演讲部分有些小缺陷,但随着比赛进行渐入佳境,觉得在问题环节发挥得很好。”进入全国决赛后,陈晓航感到很意外,心情既紧张又激动。“这一轮比赛新增主题提问环节。主办方在24小时前公布了12个主题,考官根据12个主题随机提问。这个部分我觉得难度最大,也是最考查临场发挥的能力。”陈晓航说。

相关链接>>>

犯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多年来的英语学习,让陈晓航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她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英语时,一是多听多模仿,培养语感。口语学习的第一步是输入,而听力是输入的重要来源。通过多听英语原声材料,如新闻、播客、电影、演讲等,可以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最好每天坚持听15-30分钟,并跟读模仿;二是大胆开口,克服心理障碍。很多人在学习口语时,最大的障碍是害怕犯错。其实,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只有大胆开口,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改进。可以通过与朋友、老师或语伴练习对话,逐步建立自信。可以每天设定一个话题,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必追求完美,重点是流畅表达;三是积累常用表达,丰富语言储备。口语表达需要大量的词汇和句型作为支撑。平时可以积累一些常用的短语、句型和地道的表达方式,并在实际对话中尝试使用。建议每天学习5-10个新短语,并在对话中运用。可以制作自己的“口语笔记本”,记录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有用表达;四是模拟真实场景,提升应变能力。口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际场景的练习。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如购物、面试、旅行等,来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建议与同伴或老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的对话;五是注重语音语调,提升表达效果。语音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的发音和自然的语调可以让你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易懂。可以通过录制自己的口语练习,并与原声对比,找出差距并改进;六是坚持每天练习,养成良好习惯。口语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制定每日口语练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最后,建议多参加比赛和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锻炼实战能力,通过比赛,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综合能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