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琳 苏水梅 通讯员 许艺红 文/图)近日,漳州三中启用新建成的元宇宙科普教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教学空间,为校园科技教育注入数字化动能。
该科普教室配备30人共享交互大屏、6组VR一体机及MR混合现实设备,形成“虚实共生”的教学环境。依托七大主题课程系统,覆盖自然科学、工程原理、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该校依托元宇宙科普教室组建了学生科技社团,学生在此可开展沉浸式VR设备体验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通过3D交互笔拆解精密钟表结构,挥动交互笔化身乒乓球拍进行攻防对抗,也可借助MR眼镜实现与史前恐龙的“跨时空对话”。此外,这套系统能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可交互的具象场景。在银河系探秘课程中,学生们通过手势操作即可放大观察火星峡谷等地貌细节;发动机拆装课程中,100多个零件以三维动态图分解展示,每个部件名称和功能一目了然;生物课程中,蝴蝶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过程、人体八大系统运作,通过立体动态模型即可完整呈现……
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元宇宙教室构建了“体验—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体验与活动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今后,漳州三中将持续推进科技社团主题式探究活动,深入探索VR技术与常规课程体系的融合路径,让更多学生在交互式的学习体验中激发科学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