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琳 通讯员 欧东茵 文/供图)日前,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暨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山实验场(简称东山站)、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东山站2025年首场海洋科学开放日,吸引百余名当地中小学生参加。活动通过科研成果展示、科普实验和互动课堂,向公众展示一线海洋研究,推动科学普及与人才培养。
“这是厦大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海水pH自动分析仪和传感器,我们通过这个装置监测海水pH值。”“这些五彩斑斓的胸针、耳钉、吊坠,都是用绿盘鲍的壳制作而成的。”“这些是我们拍摄的东山海域珊瑚生态水下影像。”……东山站展示了多项自主研发的高精尖设备和成果,令现场参观者赞叹不已,同学们细致观看、认真聆听,并不时与老师交流互动。
此外,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的20余名师生还为到访的参观者设计了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地质、生态等多学科的主题科学展位,通过“讲解—展示—参与”模式,为青少年和社会大众揭秘海洋世界。
南开大学的历史学博士罗凡作为临时志愿者,为中小学生讲解海洋悬浮颗粒物的科学采集过程和物质组成。他表示,通过实践活动推动孩子们对海洋的认识,这不仅是一种科学启蒙,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文化理念和世界观。
据悉,作为国内高校唯一“海—陆—空—天”一体化海洋立体观测体系中的野外台站,东山站通过和政府机构、科研及艺术类院校、社会企业和媒体平台联动合作,共同承载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与海岛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社会责任,每年不定期开展海洋开放日活动,吸引数千名学生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