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视觉漳州

在希望的田野上

雪美村村民种生菜徐智心 摄

西湖村村民在整理甘蔗园徐智心 摄

查看秧苗长势沈昊鹏 摄

戴锦珠将优质种子投入自动育秧机 饶超毅 摄

陈巷镇雪美村,万亩良田绿意盎然。 饶超毅 摄

菜农们俯身于高丽菜田采摘蔬菜 雷芳兰 摄

拖拉机在田野上划出一道道褐色的浪痕 王彦兵 摄

在绿油油的高丽菜园地,菜农们将翠绿的丰收一筐筐挑上车。雷芳兰 摄

“铁牛”犁开沃土 饶超毅 摄

戴锦珠驾驶农机在田间插秧沈昊鹏 摄

当春风拂过大地,沉睡的万物被温柔唤醒,一幅“人勤春早”的生机画卷在长泰大地缓缓铺展。

在岩溪镇珪后村,农机手正翻整连片高标准农田,新修的颜府陂灌区使灌溉效率大大提升。在枋洋镇尚吉村田野里,旋耕机正开足马力作业,所过之处泥土翻飞,松软的田垄如波浪般层层展开。在长泰闽圆家庭农场,传来自动育秧机运作的声音,农户将育秧基质加入机器中,经过一系列操作,一盘盘秧苗“新鲜出炉”。

在陈巷镇华锦家庭农场,创办人戴锦珠在2021年租下百余亩土地开始创业。如今农场已扩展至300多亩水稻田。从耕地、插秧到收割,她熟练地操作农机,实现全程机械化。不仅如此,她还为周边千亩农田提供耕地、插秧服务,并承担育苗工作,成为乡亲们信赖的“田秀才”。

戴锦珠最自豪的当属她的“育苗工厂”。走进这片场地,一排排、一垅垅绿油油的秧苗整齐排列,如同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织锦。育苗设备流水线前,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下料、喷水、下种、盖土、摆盘,每个环节紧密衔接,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育苗工厂相比传统育苗,有‘三省’!一是节省五分之三的土地,二是减少二分之一的人工投入,三是缩短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水稻品种纯正。”戴锦珠掰着手指,细细算了一笔账。言语间,满是对自己创新成果的自信与骄傲。

藏粮于技、惠农于民。长泰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把春耕春播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强化服务指导和农资农机保障,通过挖掘种粮潜能、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良策等“六良”融合,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的均衡增产格局,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本报记者 饶超毅 沈昊鹏

通 讯 员 徐智心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