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7版:国内

我们该如何丰盈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核心场域,越来越重视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然而屏幕时代的今天,手机短视频、碎片化阅读、功利化阅读等无时无刻不争夺着孩子们的阅读时间。面对这样的考验,我们该如何让孩子真正沉下心来阅读呢?

多地中小学积极探索阅读的N种方式

为了让学生读好书,近些年,各地各学校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在兰州市第十一中学,阅读课搬进了图书馆。“每个年级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在课内我们探索构建浸润式阅读生态,课程设计以‘一堂课,就是一本书’为原点,通过每堂课的系统化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新教育实验阅读课教师高进儒说,同时这学期在阅读课设计了八组特色专题学习活动,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改变,从阅读开始”“会读书,才会学语文”等。

这些专题通过“阅读故事”与“图式分享”的创新形式展开,以故事化思维重构课堂,让学生们爱上“深阅读”。

每天都是“读书日”的常态化阅读,让精神食粮滋养孩子们成长。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范家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晨诵国学经典、晚上静心阅读、睡前听广播故事,学校每天都开展着常态化阅读。教室的墙上,贴着每名学生已读书单;住校生晚上除了自由阅读外,还交流分享读书体会;学校倡导的“八美少年”评选中,“阅读美少年”就是其中一项。

课外阅读空间挤压严重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的校内阅读情况总体积极向好。但手机“快餐文化”、亚文化的传播等仍旧争夺着孩子们的校外阅读时间。

——手机“快餐文化”冲击文字阅读。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一放学回家,手机就不离手,玩游戏、刷短视频是常态。云南一位中学生告诉记者:“桌上放着下决心要读的书,但每次看书前总忍不住看几眼手机,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书是一页也没翻。”

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表示,短视频等“快餐文化”和网络游戏存“成瘾”设计,容易使缺乏自制力的孩子陷入短暂的快乐。同时,“投喂式”碎片化信息冲击文字阅读,影响青少年对长文章、长视频的消化理解,侵蚀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功利性阅读影响孩子阅读兴趣。

记者采访发现,在中小学阶段,孩子年龄与阅读时长呈“倒挂”现象。湖南一位家长说,小学阶段学科少,家长还有时间课外陪读。等升入初、高中,孩子课程增多,每天回家忙着写作业,挤不出时间阅读。

然而部分中小学生向记者吐露,尽管他们很想看课外书,家长却经常提醒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书籍上。

部分中学老师表示,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应专心于“学业”,这也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无法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让孩子们发自内心享受课外阅读?

阅读就像潺潺的小溪一样,慢慢地浸润孩子的一生。

静待花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能急功近利,是积累渐进的过程,要静待花开。”云南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路雯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学习能力提升密不可分,阅读过程能锻炼专注力和韧性,读书越多知识之间就越容易形成连接,产生正反馈。

各学科总动员,专业阅读指导必不可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学校建立起专业的阅读指导教师队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阅读指导教师队伍不限于语文学科,各科教师都应该参与进来。此外,教育部门可根据实际将阅读课纳入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家校共读,引导家长做好对孩子居家阅读的辅导。(据新华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