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社会

微短剧《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重点推荐剧目,成为我市首部入选的作品——

邂逅闽地山水 解锁流量密码

微短剧《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宣传海报

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揭晓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六批)重点推荐剧目,漳州百映影视的《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赫然在列。

这部融合奇幻、治愈、甜宠与喜剧元素的微短剧,不仅成为漳州首部入选该片单的作品,更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切口,在文旅融合的赛道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创作内核

以奇幻之钥启现实之门

“当年轻人把情感寄托给电子宠物,当职场人把偏头痛当作勋章,我们想用闽地山海间的传说,为他们调配一剂温柔的解药。”制片人贾娇坦言,这部剧的创作灵感源于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中医世家的传承、年轻人的追梦旅程,以及闽地的山海风光,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被巧妙编织进一个轻量化却充满张力的奇幻故事中。

该剧共13集,每集12分钟,剧情紧凑,反转不断。男主角秦苏木,是一个背负“子时封印”诅咒的中医世家传人,每逢午夜变身橘猫;女主角艾多多,是一个怀揣艺术梦想却在职场挣扎的少女。两人的相遇,既是命运的偶然,也是情感的必然。秦苏木的“人猫变身”设定,不仅是对传统奇幻叙事的大胆创新,更隐喻了现代人在多重身份下的情感挣扎——白天是繁忙的工作者,夜晚却成为彼此的暖心陪伴。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设定,让观众看到自己在现实中的影子。”贾娇介绍,在剧本创作中,团队深谙当代“症候”。剧中,艾多多的偏头痛、职场压力、与母亲的代际冲突,秦苏木的家族秘密与变身失控,这些情节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年轻人在情感与生活中的困境与成长。

随着剧情推进,艾多多报名绘画大赛却遭母亲反对,秦苏木以猫身默默支持;艾多多为友仗义执言却被卷入舆论旋涡;两人的关系在针灸治疗时的意外亲吻中悄然升温,却又因前男友的勒索、娱乐圈的绯闻风暴跌入谷底。最终,艾多多为救秦苏木唤醒体内灵力,却付出失明的代价。三年后,秦苏木在海边为盲眼的艾多多画像,橘猫的叫声在风中回荡,给观众留下无尽遐想。

“每一集都能有一个小高潮,让观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感受到情感的起伏。”贾娇说。

叙事革命

以镜头语言展非遗魅力

“我们始终秉持‘以剧带景,以景传情’的理念。”贾娇表示,为了给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创作团队在取景地上煞费苦心。例如,东山岛金銮湾的日出与潮汐,象征着主角情感的起伏;厦门彩虹沙滩的浪漫氛围,烘托了男女主相遇的戏剧性;而南平九峰山的静谧,则承载了中医文化的厚重感。这些场景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福建文旅资源的“动态名片”。

在特效预算有限的现实约束下,剧组还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创意巧思。人猫变身的场景摒弃“CG依赖”,转而通过切换不同角度的镜头,用光影魔术构建奇幻空间,营造出神秘氛围,尽可能实现流畅自然的变身效果,反而赋予奇幻场景更真实的质感。

拍摄过程中,剧组与当地文旅部门紧密合作。在东山岛拍摄时,剧组巧妙设计“潮汐日光叙事”,将潮涨潮落与日出日落的自然规律转化为戏剧张力。在厦门彩虹沙滩,剧组在不影响游客正常游玩的前提下,灵活设置拍摄点,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将沙滩特有的浪漫融入剧情。在南平九峰山,剧组深入挖掘当地与中医文化相关的历史典故,将其融入剧情拍摄之中,使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除了爱情主线,剧中还巧妙融入中医文化、非遗技艺等元素。针灸、穴位等中医元素被可视化地融入奇幻战斗场景;古籍修复、水墨画等非遗技艺贯穿剧情,既丰富了故事内涵,也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秦苏木的银针游走于艾多多穴位之间,古老中医智慧仿佛化作一缕穿透屏幕的热流,沿着“打工人”肩颈贴下的经络脉络,激活了观众为了生活努力工作的体感记忆。这种将传统医学智慧植入奇幻叙事的尝试,恰如中医的“以形补形”,让年轻观众在追剧时悄然接受文化滋养。

模式探索

以山海入剧点文旅穴位

“感谢政策支持,这部剧才能走到今天。”贾娇感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从政策到资金都给予了全方位扶持。2024年,该剧因突出的“闽派”特色入选福建省“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名单,为前期筹备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省广电局在选题规划、资源对接上提供了专业指导,帮助团队更精准地融合文旅元素,确保作品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具备市场吸引力。

“这不仅是对我们创作团队的认可,更是对‘微短剧+文旅’模式的肯定。”谈及此次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片单,贾娇难掩激动之情。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路径中,中医文化、闽南民俗被巧妙编织进剧情肌理。男主角家中错落有致的药柜、女主角创业的茶饮店,均取材于漳州本地特色产业,既成为推动剧情的“道具”,也成为观众对地域文化产生好奇心的触发点。通过航拍、特写等镜头语言,强化东山岛的海天一线、彩虹沙滩的渐变色调,让观众直观感受“每一帧皆风景”。

“当一部剧能同时点燃观众的泪点与旅行冲动,它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屏幕本身。”贾娇直言,这种“内容即场景”的创作哲学,正在为福建打造“微短剧+文旅”创新高地注入持久动能。据悉,该剧在视频平台上线后,将配合视频平台推出“打卡剧中原场景”互动活动,观众凭剧照截图可享受合作景区优惠,推动流量转化为实际消费。未来,百映影视将以此剧为起点,计划探索更多元的题材,例如非遗技艺、海洋经济等,并计划与省内其他城市联动拍摄,形成“闽地文旅微短剧矩阵”。

⊙本报记者 肖颖婧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