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交流,13节科学课程教学现场观摩,26所学校科学教育成果展示……近日,福建省“科学筑梦 点亮未来”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漳州专场,在漳州三中龙文校区启动。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市教育局和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联合承办,采取“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的联动模式,通过漳州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成果展、院士学术交流、课堂教学观摩和分会场活动等多元形式,全景式呈现漳州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搭建起科学教育经验交流的桥梁,为漳州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现场直击 每个展位都是漳州科教的生动教案
此次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教育环境深度探访之旅便吸引了全省各地参会代表。
漳州三中龙文校区主会场的成果展示区,划分出多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我市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竞技竞速无人机表演区,学生们灵巧地操控着无人机,完成穿越飞行、精准降落等高难度动作;AI互动展示区,AI互动展示墙、气象检测站、智能农场以及创意小工程师等项目吸引与会代表和学生上手体验;机器人展区热闹非凡,整齐划一的机器人在学生们的操控下,或翩翩起舞,或完成复杂任务,引得现场观众连连惊叹……
不仅如此,我市还在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26所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漳州第一中学学子自制的水力迫击炮、集成气水供应系统等科创作品,巧探力学奥秘,为学生埋下一颗奇思妙想的种子;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3D打印展示区,从古代头盔到文创转盘,再到温馨祝福钥匙扣,学生们设计的创意模型琳琅满目;东山第二中学的“海洋+”展区,学生们将海边捡来的贝壳拼贴成海洋生态创意画,展示了海洋文化与课堂教学在漳州的有效融合;角美第二中心小学现场展示蚕丝扇作品和制作过程,将美术、工艺、通用技术等不同学科知识相融合;华安县实验小学的积木机器人,在智能系统的支持下,能调整姿态进行足球比赛,助力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智能技术……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充分展示了漳州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也极大地激发了参会代表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与信心。
课堂观摩 13堂精品课解码核心素养
同日,科学类课程教学现场观摩在分会场闽南师范大学附属龙溪学校进行,全市共遴选13堂优秀科学类课程进行展示。教师们以匠心独运的课程设计与跨学科融合理念,呈现科学教育的前沿探索,生动诠释新时代科学教育加法的创新路径。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草莓生长温度是多少?光照条件是什么?如何培育草莓呢?”《小小种植园——AI赋能的校园智慧种植》课程中,老师围绕“种植园”主题,引导小学生体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漳州四季影长的变化》课程中,老师结合情景创设、学科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器具模拟探索,了解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关系,进而掌握光影形成的奥秘。
初高中的科学课堂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深度,教师们精心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实问题。跨学科课程《探索漳州片仔癀中医药背后的科技奥秘》,采用“双师”同步引导的方式,解密国家级非遗“漳州片仔癀”核心成分“三七”,引导学生通过生物视角了解“三七”的植物特性与药用价值,同时从地理视角了解“三七”种植的“黄金地理密码”,并通过动手设计智能种植大棚,思考如何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种植问题。《趣味活塞泵》课程中,教师以“制作抽水神器”为开篇,融合物理、工程和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带领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组装活塞泵,提升学生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感受跨学科知识的魅力,激发其对科学实践的热爱。
学术交流 共话跨学科融合经验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到主会场漳州三中龙文校区,为参会代表们与该校师生作题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重视开展声景学、香景学及光景学研究与实践”的科普类学术分享。吴硕贤院士援引《诗经》等古籍经典中对声景(soundscape)、香景(smellscape)和光景(lightscape)的描绘,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科学紧密结合,内容深入浅出,不仅给学生们普及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知识,也为参会代表带来了前沿的学术信息和教育理念。
此外,漳州一中芝山校区、闽南师大龙溪学校、漳州市实验小学腾飞校区、漳州市实验小学高新分校等分会场,准备了丰富的特色项目展示和学术交流会。如漳州一中芝山校区带来的“水中无人系统”“月球农业科考”“足球机器人”“探寻土楼之美”等项目,融合了物理、地理、生物等多学科内容,参会代表对学生的创意作品连连称赞,纷纷向学科老师请教教学经验。
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漳州专场为师生搭建了智慧碰撞的平台,点燃了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热情,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市教育局局长卢炳全表示,漳州在开齐开足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小学创客大赛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挑战赛,建立全市第一批免费开放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资源清单,创建3所国家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两所省级学校,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基地校10所。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更多的学校因地制宜开设科技研学等趣味课程,创建更多人工智能基地校,推进我市科学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程琳 文 严洁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