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的访谈,掌声一次次响起。这是一场青年人向青年人致敬的活动。
4月28日上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礼堂座无虚席。在团市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漳州高校毕业生留“漳”青春邀约会中,五位漳州优秀青年代表依次上台,以“轻访谈”的形式,分享他们在漳州这座青年发展型城市,扎根奋斗、创新创业的青春故事,为现场800多名青年学子展示人生各种不同的方向。
榜样就在身边,事迹可敬可学。这场“轻访谈”的名字就叫——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主角”好——
身边人的故事 最能打动人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历程总能给人启示。台上的青年,离台下的青年有多“近”?
他们中有投身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张琳莉,有用一只手掌托起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独掌快递小哥江兴达,有从“电网小白”到网络安全“数字卫士”跨界逆袭的张坤三,有专注漳州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的“直播达人”黄钧钧,也有带领400人创业团队实现蜕变的退伍军人郑惠元,其中4名是“90后”、1名是“00后”。
没有名校光环的加持,从最普通的工作做起,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共同点——只要肯奋斗,再平凡的岗位也能演绎精彩的人生。
他们这些经历,引发台下青年的共鸣。
来自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张俊垄爱好广泛,却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有些许迷茫。“无论是拧螺丝还是敲代码,别怕跨界,就怕不敢闯。”活动结束,张坤三的故事始终回荡在他的耳边。张俊垄更加坚定,只要锚定一个方向,哪怕是跨专业,也要勇敢去闯。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的学生蒋容婷对独掌快递小哥江兴达的故事很有感触。江兴达用实际行动告诉蒋容婷,身体的局限,困不住一颗想奔跑的心。“护士的岗位虽小,但只要肯努力,再小的舞台也能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蒋容婷说。
时机好——
毕业季的聆听
坚定“留下来”的决心
谁不说俺家乡好。优秀青年代表的故事,无不蕴含着对家乡漳州的情感。
对于身处毕业季的大学生来说,面对未来人生方向的抉择,可能会陷入迷茫。这场“轻访谈”为不少青年学子指明人生方向——青春不散场,留漳谱新篇。
“别犹豫,当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访谈时,张琳莉讲述了让华安铁观音成为新式茶饮核心原料的破局之路,呼吁广大青年善于用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回乡成就事业。
张琳莉的故事,让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永清更加坚定了留漳创业的想法。“大城市虽好,但是我更想回到家乡,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从张琳莉身上,黄永清开始审视乡村的另一种视角——有什么创新模式,能让自己和乡村开启“双向奔赴”?
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专升本,曾让漳州理工职业学院的胡武斌陷入迷茫。张坤三从“电网小白”到“数字卫士”的故事,让身处人生十字路口的胡武斌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平台可以带来新的青春故事。“在工作这一新平台上,我想谱写属于我的青春故事。”听完分享后,胡武斌不再迷茫。
形式好——
“零距离”的讲台
在问答间“寓教于乐”
入职两个月,郑惠元在晚会上的一段爵士舞,让他走进了集团领导的视野,也开启了新的人生。在当天的访谈中,郑惠元把这段舞蹈带进了现场,成为最亮眼的“插曲”。
如何让好故事得到更好的呈现,活动的主办方花足了心思。
不同于传统的宣讲,这场“轻访谈”以一种简短、互动的访谈形式开展,聚焦于漳州优秀青年的青春故事。五位优秀青年以受访者的身份登台,在主持人的提问中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从大学生最喜欢的一杯奶茶的来历说起,说到返乡大学生的茶叶情缘;从与黑客的“暗战”说起,说到青年人的就业选择;从直播间的困惑说起,说到如何面对挑战。
一位特殊人物的出现,更是让现场大学生直呼“亲切”。
活动现场的青年学子大多都来自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学长学姐的故事更吸引他们。“从校园到创业,敢闯就没有不可能。”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学生黄钧钧分享了在校期间带领团队直播助农,拉动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的青春故事。
“这是我们经济管理学院的学姐。”能够在现场再听学姐讲一遍创业故事,对于到场的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来说受益匪浅。青年学子丁可馨表示,黄钧钧学姐的创业实践与助农事迹让她坚信,怀揣热忱与坚持,青春定能在拼搏中绽放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