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文庙→林语堂、许地山、杨骚文学馆→石牌坊→漳州灯谜艺术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海西博文书店
推开漳州古城记忆馆的门,漳州千年的时光碎片在此重组。全息投影重现唐宋城郭,互动屏解析明清街巷,实物展柜中的老物件静静陈列,为游客铺开漳州的文化底图,解码这座城的基因密码。
始建于北宋的漳州文庙,至今仍然香火不绝。庙前的泮池倒映着儒学之光,昔日朱熹的讲学声与今日学子的祈愿声重叠。香火缭绕中,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虔诚悄然交融。
转角处,龙眼营的古厝已飘来阵阵墨香。在此捧茶细读“生活的艺术”,方能让文字浸润心田,感悟闽南文化如何孕育世界级文学灵魂。
从书卷中抬头,香港路上两座明代石牌坊以沉默的威严唤醒往昔荣光。“尚书探花”与“三世宰贰”坊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匠人用精湛的工艺向世人讲述了林士章的科举传奇与蒋氏三代的宦海浮沉。指尖抚过冰凉的青石纹路,闽南石雕艺术与历史风云尽收眼底。
石坊的肃穆渐远,台湾路上的趣味灯谜正等你来解。三万余件古今中外灯谜资料、108枚印章谜、2070笺名人手书谜令人拍案称绝。参与其中,方能懂得“中国灯谜之乡”绝非虚名。
谜题余韵犹在耳畔,澎湖路的锣鼓已拉开布袋木偶戏的江湖大幕。木偶艺术表演馆内,木偶武将挥枪生风,旦角甩袖如莲;展示馆中,百余尊木偶或粗犷或精致,演绎雕刻艺术的传奇,细细观赏,方知非遗技艺的鲜活生命力。
这头布袋木偶戏的锣鼓声渐息,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里的南词古乐已悠悠扬起。400平方米的空间内汇聚了漳绣、八宝印泥、木版年画等百余种非遗。
当夕阳为骑楼镀上金边,步入其中,可观茶艺师的优雅技法,赏茶盏釉面温润光泽,听古筝曲伴茶烟袅袅,倦意皆化作喉间的温润。
华灯初上时,海西博文书店的暖黄灯光为古城的夜轻轻画上句号。这座“全国最美书店”由一幢南洋风格的三层独栋洋楼和闽南古厝小庭院组成,是一处文艺胜地。捧一杯咖啡,翻一本旧书,时光悄然停驻,让书香为旅程烙印下记忆。
■本报记者 王怡婧 文 梁健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