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接第一版)摄影大赛、美食市集等七大主题,30余项特色的精彩活动,打造了亲子线、吃货线和文艺线三条线路。

当以“‘蕉’个朋友”为主题的亲子定向挑战赛鸣笛开跑,亲子家庭500人以奔跑姿态开启文化探索,循着“一捆典籍的旅行”“半片蕉叶的秘密”等线索,在5公里赛道上寻找林语堂笔下的生活哲学。“孩子边跑边背《生活的艺术》金句,这比课堂更生动。”参赛家长陈女士感慨道。

栩栩如生的语堂先生形象、绿浪翻涌的十里蕉海、独具特色的林语堂纪念馆建筑、充满哲思的语堂金句……孩子们在林语堂纪念馆认真聆听林语堂生平,随后在蕉海步道上展开的百米长卷上用画笔与林语堂先生进行时空“对话”。

林语堂纪念馆前,嘉年华主舞台化身“野生艺术家孵化器”——从早嗨到晚。本土非遗高跷艺人脚踩木杆,化身哪吒;大鼓凉伞、布袋木偶跳出戏台,走入人群;火壶表演点亮夜空、点燃热情;本地村民、银发阿嬷自发登台,彻夜欢歌……闽南民俗结合现代文旅消费需求,传统非遗在创新演绎中重焕生机。数据显示,此类创新项目参与度达游客总量的70%,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验证了“文化破圈”的可行性。

一套服务组合拳

打通流量变现路

面对暴涨的客流,林语堂文化园丝毫不慌。芗城区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区文体旅局、林语堂纪念馆全程跟踪指导,交通、教育、卫健及天宝镇、蕉海公司、教投公司等各单位全力配合,提供专项支持,保障了节假日期间园区的平稳运行。

玉尊宫前广场化身临时停车场,为园区增加近400个停车位,游客停车后由园区内电瓶车免费接驳;园区内部和周边共设5个交通疏导点,多部门驻点联合引导,让自驾车辆实现顺畅流转,确保15万客流“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过去林语堂文化园附近的餐饮和可以休息的地方比较少,来玩需要自己带点吃的,现在不一样啦,吃喝玩乐都不少。”市民林女士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在刚刚开业的烟云小筑咖啡馆内享用的下午茶。走进飘着香气的美食集市,本地肉粽、盐鸡、五香等小吃令人垂涎欲滴;新鲜的香蕉和五花八门的香蕉制品上演着天宝香蕉的“七十二变”……这些摊位的主人都是来自天宝镇和珠里村的居民。

今年“五一”的活动设计,覆盖了“文化体验+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的全链条,如亲子定向赛串联起了本地农业基地,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主题市集引入本土摊位,形成“可品尝、可带走的闽南记忆”。这种“文化+产业”的模式,不仅补充了园区内的业态,也让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日均6小时,直接拉动园区及周边消费。

“我们这边的盐鸡店,一天卖出了400多只鸡。”据王伟泉介绍,“五一”假期首日,林语堂文化园周边民宿近乎爆满,天宝香蕉深加工产品单日销售额突破28万元。这场文旅实验证明,当文化IP有了创新表达,隐藏在书籍里的智慧、生长在田地间的物产、镌刻在文脉中的技艺,都能化作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留下流量狂欢后最珍贵的“遗产”。

未来,林语堂文化园还将打造“四季语堂”品牌矩阵——春季举办两岸青年文创大赛,夏季推出“语堂夜读”沉浸式剧场,秋季定期开展语堂文化交流周活动,冬季打造民俗年俗节庆,形成全年不落幕的文化盛宴,为福建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贡献“林语堂样本”。

乘上文旅专线,步入十里蕉海,寻访语堂哲学,恰是一叶蕉香一路诗。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