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琳 通讯员 张瑞勇)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云霄县教育系统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推出“认知—体验—实战”三位一体安全教育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场景化教学、实战化演练,全面提升校园防灾减灾能力。
云霄县突破传统宣教模式,开发《防灾减灾科普读本》校本课程,将安全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围绕服务专业化、课堂立体化、演练实景化、资源集约化的“四化”理念,推出“地震奇遇记”情景剧、防灾版“上春山”等文艺作品,打造“流动科普集市”实景教学平台。首创“1+X应急约课”课程和“青声说”系列微视频,运用边缘计算、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安全隐患智能预警,构建起“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全域教育网络。
在科技赋能方面,云霄县通过VR实景模拟、应急物资互动展示等科技手段,让学生在虚拟地震、火灾场景中掌握逃生技巧。建立120人专业应急救援队,针对课堂、宿舍、活动场所等不同场景,做到地点明确、线路畅通、安置有序。2025年第一季度全县各学校、幼儿园共开展针对性演练400余场次。
云霄县还编制12个专项应急预案,建立“五应”物资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物资智能化管理。联合七彩虹志愿队、彩虹公益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实施“师生平安守护十百千万行动”,开展生命健康课程研发。建立隐患治理“五到位”机制,完成245所学校拉网式排查,整改风险点200余处。拓展“家校社”联防机制,让安全素养成为每个家庭的“传家宝”。由家长志愿者、社区网格员、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安全观察团”,每季度对校园隐患排查整改进行“回头看”,真正实现“安全治理人人参与”。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安全教育课600余节,覆盖师生7.2万人次,培养“小小安全员”500余名。创新研发的“防灾减灾AI视频集”被纳入县级安全教育资源库,数字化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县域学校全覆盖。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2万余个家庭参与隐患排查,构建起“教育一个孩子,守护整个社区”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