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位于颈部两侧,负责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内壁形成的脂肪、胆固醇、钙质和纤维组织的异常沉积物。这些斑块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逐渐阻塞血流,或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引发严重的脑血管事件。近年来,颈动脉斑块越来越常见。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早了解、早预防。
颈动脉斑块的高危因素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肥胖与缺乏运动等。饮食不健康,如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等会导致动脉硬化。50岁以上人群患有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增加,家族史可能提高患病概率。
颈动脉斑块有何影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斑块脱落的小血栓会短暂阻塞脑血流,引起一过性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单眼或双眼黑蒙等。
脑梗死(中风):斑块破裂后血栓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永久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语言功能丧失、吞咽功能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脑供血不足: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引发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血管性痴呆:长期脑血流减少可能损伤认知功能。
颈动脉斑块的筛查方法
颈动脉超声:无创、首选检查,可评估斑块大小、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
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复杂病例的详细评估。
日常体检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者,应建议定期(1至2年)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常规项目:血脂、血糖、血压监测、体重指数等。
如何远离颈动脉斑块?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监测。
饮食调整:膳食种类多样化,保持健康膳食、规律进餐。控制能量摄入,注意主食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脂、高纤维,减少反式脂肪摄入。
适量运动:应适度量力、循序渐进,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视身体耐受情况适当增加高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开始体育锻炼或增加运动强度前,应进行运动风险评估,由专业人员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戒烟限酒:戒烟可显著降低风险,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饮酒者应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不酗酒。
控制体重:通过平衡膳食、总量控制、科学运动、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合适的体重。
颈动脉斑块是潜在的“定时炸弹”,但通过早期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规范治疗,可有效延缓甚至逆转斑块进展,显著降低中风风险。建议市民,尤其是高危人群要重视体检,管住嘴、迈开腿,从饮食、运动、控烟等入手,积极预防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