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健康周刊

“粽”享美味 别让肠胃“闹脾气”

陈春龙 长泰区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现任漳州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漳州市心血管分会委员。擅长急危重症的诊断和综合处置。

端午节将至,软糯鲜香的粽子再次成为餐桌上的主角,然而,粽子虽好,却并非人人皆宜,过量食用或不当食用甚至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作为急诊科医生,每年端午节我都会接诊到因食用粽子入院的患者。其中,以消化系统急症为多,轻则腹痛腹胀,重则肠梗阻、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我接诊了一名老年患者。他经肠道手术后出院一个多月,但因食用过多粽子再次入院,不得不再次进行手术。因为糯米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高黏度的胶性物质,这种物质极易黏附于胃肠道壁。对于部分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过量食用粽子可能导致食物在肠道内积聚、成团,难以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发肠梗阻。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吃过多的粽子简直是雪上加霜,危害身体健康。

一些肉粽、蛋黄粽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粽子,还可能引发胰腺炎。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时,胰腺需要分泌大量胰液来消化这些食物。如果超出了胰腺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引发胰腺炎。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轻则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重则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还有一些患者因为食用了不卫生的粽子而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端午节期间气温较高,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自制或购买的粽子如果没有妥善保存,很容易滋生细菌。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粽子,就可能引发呕吐、腹泻、发热等食物中毒症状。

为了避免这些健康问题,建议大家在食用粽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控制食用量,粽子虽然美味,但不能贪多。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要适量食用。

肠胃功能较弱的市民尽量选择低糖、低脂的粽子,如白粽、豆粽等。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无糖的粽子,高血压患者要选择低盐的粽子。在吃粽子的同时,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消化。

最重要的是,天气渐热,要注意粽子的保存和加热。购买的粽子要妥善保存,未食用的粽子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食用时,一定要彻底加热煮透。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