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县区要闻

坂里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让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了解更多长泰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重要讯息,欢迎扫码关注“新长泰微新闻”!

◀坂里乡打造林下经济展示厅展示特色产品

▲高层村智彬砂仁种植基地

近日,坂里乡正达村村民老杨十分忙碌,他要为林下新种的七指毛桃苗除草、培土。“以前守着林子只知道砍树卖钱,现在在林下种药材,一年的收入可以抵过去五年。”

在坂里乡,像老杨这样转型林下种植的群众还有很多。近年来,坂里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耕拥有78.5%森林覆盖率的生态沃土,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生态赋能

林下种植面积突破3500亩

依托资源禀赋,坂里乡锚定药食同源林下中药材产业。

坂里乡地处良岗山脉西麓,14.3万亩广袤林地如同天然聚宝盆。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充沛阳光与雨水,滋养着松、杉、桉等高大乔木,而林间腐殖土与恰到好处的遮阳度,更是孕育药食同源中药材的“黄金温床”。坂里溪、高层溪双溪蜿蜒而过,为林下种植提供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发展林下经济的理想之地。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如同稳固的三脚架,撑起产业发展。

当地采用“仿野生种植”技术,在林间套种七指毛桃、黄花倒水莲、砂仁等中药材,实现“一地双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定期下乡指导,从品种选育到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持。

如今,全乡林下种植面积突破3500亩,药香与树影交织,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经济画卷。

产业升级

生产经营主体已达6家

在坂里乡高层村,村民们正将晾晒好的砂仁进行分拣包装。这些承载着希望的褐色果实,经过深加工,化身砂仁蜜饯、砂仁酒等特色产品,畅销省内外。据统计,高层村砂仁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

坂里乡深知品牌的力量,积极牵线搭桥,与福建省农科院、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研发出“精装七指毛桃茶叶伴手礼”“冷冻七指毛桃生根”等特色产品,并打造了长泰区首个林下经济展示厅 “威煌七指堂”,集中展示七指毛桃、黄精酒等林下珍品,让“坂里制造”声名远扬。

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坂里乡还构建起完善的技术体系。科研团队深入研究林下仿野生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矮化栽培技术,建立了初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通过分区规划、连片种植,保障了生态平衡,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全乡注册林下经济的生产经营主体已达6家,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态势。

融合发展

“药旅康养”线路加紧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上,坂里乡谋划着更大的发展格局。“我们计划新增林药种植面积1000亩,建设特色中药材集散中心,让坂里成为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交易枢纽。”坂里乡一级主任科员陈秀惠满怀信心地介绍道。

与此同时,坂里乡还在紧锣密鼓规划“药旅康养”线路,推动生态价值向旅游经济加速转化。届时,游客可以漫步林间药田,体验采药、制药的乐趣,品尝药膳美食,感受沉浸式康养之旅。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实现了多重效益共赢。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下有机废弃物还田改善土壤结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4年,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户人均增收5万元,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坂里乡徐徐展开。

多点发力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坂里乡制定了清晰的未来发展规划。

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实力雄厚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户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规范壮大现有专业合作社,组建合作社联合社,拓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业务,延长产业链。

技术支撑将不断加强。坂里乡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林业、农业、电商等专业人才,与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定期组织农户技术培训,推广适合当地的林下种植新技术和优质中药材新品种,提升产品产量与品质。

市场销售渠道将全面拓展。一方面加强与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电商,建设电商中心,培养运营人才,完善物流配送;通过参加展销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是重点。坂里乡将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着力改善林区道路交通,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降低产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

⊙王文强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