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6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县区要闻

林墩办事处探索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

“幸福院+”加倍幸福

志愿者为老人就餐提供帮助 林雪鑫 摄

林溪村幸福院全景 林雪鑫 摄

“开饭喽!”随着一声亲切的吆喝响起,一旁闲聊的老人闻声而动,拿起专属餐具,有序地排队打饭。随后,他们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这是长泰区林墩办事处林溪村幸福院的日常一幕。三层小楼、家电齐备、按时提供热乎饭菜……受益于幸福院的周到服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

依托幸福院,林墩办事处不断探索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延伸“幸福院+”功能,让老年人享受幸福“食”光的同时,还开放幸福院老年人休息室、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等多种功能场所,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他们的专属“幸福港湾”。

美好“食”光有保障

“我们这个幸福院真的很好,在这里不仅能吃上营养美味的饭菜,还可以和老朋友坐着聊天、下棋,生活很充实。”75岁的林阿伯连连点赞。

近年来,随着村中很多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家里老人的饮食起居,老人们的幸福“食”光如何保障?

2021年,林溪村创新打造“幸福院+”养老模式,将林溪村幸福院部分场地改造成长者食堂,常态化运营,满足老人用餐需求,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加码”。自开办以来,幸福食堂便成为村里老人心中最温暖的期待,每天都会有200多位老人前来就餐。

“村里的五保户、60周岁以上特困户老人以及70周岁以上普通村民,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过来用餐。”林溪村党委书记林国发说,“我们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饮食习惯,饭菜以清淡、软糯为主,兼顾荤素营养搭配,一周七天菜色不重样。”

幸福院的服务既免费又周到,要如何维持长期运转?

“村集体+民政补贴+社会众筹”三级输血式的公益众筹资金保障机制为林溪村幸福院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据悉,民政部门承担三分之一的老人餐费补贴,村集体主导日常运营与管护。同时,林溪村还发动企业家、在外优秀乡亲等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超306万元。

不仅如此,林溪村还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幸福院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为老人提供陪伴、秩序维护等支持,形成了“专职干部主导+志愿服务补充”的双轨运营管理队伍。

银龄宣讲添乐趣

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老人的精神世界也要关注。

候餐的时候,幸福院里总活跃着一支特殊“乐队”——“7080老年宣讲队”。宣讲队由一群70岁到80岁老人自发组成,他们没有华丽的乐器和服饰,一站上舞台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成员们身着整洁服装,手持传统乐器,用乡亲们熟悉的闽南语,通过三句半、快板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国家政策法规、平安建设、移风易俗等内容娓娓道来。脍炙人口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让老人在娱乐中收获知识。

“2012年组建以来,我们已经开展宣讲200多场了。”宣讲队成员林忠放说,“虽然年纪大了,但能为村里做点事,把知识传递给大家,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7080老年宣讲队”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吸引了一些幸福院的听众加入其中,成为传递正能量的平台。他们的活动让幸福院成为老人交流思想、感受快乐的温馨驿站,也为整个村庄增添了和谐氛围。

今年,长泰区老年大学还在林溪村设立了校外教学点,为老年人搭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平台。目前,教学点已“因地制宜”开展5次理论宣讲课程。未来,教学点还将根据老年人需求,开设更多样化课程,进一步增添晚年生活乐趣。

安全保障看得见

一楼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包及常用药品,对食堂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持证救护培训,确保老人突发健康事件时能快速施救。针对老人安全问题,林溪村幸福院构建起“线下应急响应+线上亲情关怀”的双重安全保障体系,制定了突发健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解家属后顾之忧,林溪村还搭建了“云上林溪”智慧平台,开通子女远程查看功能,家属可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老人用餐及活动情况。此外,食堂每餐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增设无障碍慢坡通道、防滑地垫、10套可移动老年就餐桌椅等适老化设施,全面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林溪村幸福院只是林墩办事处建设幸福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林墩积极开展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目前已经实现村级全覆盖。林溪村、石横村幸福院先后被评定为“五星级农村幸福院”,乔美村幸福院被评定为“四星级农村幸福院”。

林墩办事处党委委员卢金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聚焦老年人生活,为老人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养老服务,使幸福院成为惠及农村老人的乐园,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陈玉师 林阿芬 林雪鑫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