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专版

龙文区“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激活城市文化新生态——掌声响起来 大家斗阵 来

龙文区“百姓大舞台·璀璨华东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六进”活动现场

郭坑镇口社村村民表演《川剧变脸》,赢得阵阵喝彩。

龙文区“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系列文化活动总决赛在碧湖生态园广场举行

“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成了男女老少展示自己的平台

群众自编自演的大鼓凉伞表演

“百姓大舞台 全民村TV”吸引不少周边县区居民慕名观看

华东里新年音乐会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谭晶受邀莅临“百姓大舞台·璀璨华东里”活动现场

“百姓大舞台”是一项以群众为主体的全国性文化品牌项目。近年来,龙文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落实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的要求,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将“百姓大舞台”创新延伸到各村居(社区)。

全区6个“百姓大舞台”和85个“社区小舞台”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演出舞台遍及社区、街区、商区、园区、景区等“五区”,所有节目百姓导、百姓演、百姓看“三百”特色鲜明。

2024年以来,全区共开展系列活动500余场次,挖掘培养了65支民间文艺队、300多名文艺骨干,不仅让群众从观众变身“民星”,更以文化为纽带化解“对门不相识”的现代邻里困境。

“秀场”搬进社区

初夏傍晚,暮色渐浓,洛滨村院士文化广场上笙歌鼎沸,热闹非凡。

“来,大家脚步再整齐一些。”村民郑阿姨带着大家一起排练新的舞蹈。院士长廊下,几名老人摇着蒲扇聊天纳凉,几个孩子趴在健身器材上当“小观众”,晃荡着双腿模仿大人们甩手的动作,引得现场欢声阵阵。

作为龙文区最早一批培育的“百姓大舞台”示范点、全民“村TV”发源地,闲暇时排练节目、定期聚集观看已经成了洛滨村村民生活的日常。“以前闲下来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现在大伙来广场一起排练、唠嗑,日子可充实了!”郑阿姨笑着说。

群众的日子充实了,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往日里蜷缩在沙发上刷手机的年轻人,如今抱着吉他加入华东里音乐会的节目排练;锦绣社区童心广场,喜欢围坐着唠家常的阿姨们,穿起了统一的红色舞裙,跟着视频教程练习起了民族舞;在浦东批发市场开店的王大叔则收起了麻将桌,跟着退休教师学起了快板……

这样的场景,在龙文随处可见。近年来,龙文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原则,培育打造华东里音乐广场社区百姓大舞台、闽南水乡街头文化百姓大舞台等15个示范点,为居民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成了龙文区重要的城市名片。

“民星”闪耀舞台

“以前是在电视里看演出,现在我们自己当‘明星’!”郑阿姨自豪地说,也道出了“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的核心逻辑——把舞台交给群众。

“政府要做的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搭建舞台、点亮聚光灯。”龙文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底,龙文区委宣传部牵头,抽调各镇街、文体旅游局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策划“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全区全覆盖常态化活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安排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保障系列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多方努力下,歌舞表演、戏曲杂剧、诗歌朗诵等精彩节目在各个舞台常态化轮番上演,表演者既有专业的文艺团体,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居民。

身份的转变,激发了群众的创造力。2024年元旦期间,龙文区“龙年游龙文 我秀我最行”“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系列文化活动在全区各地拉开帷幕。18场线下海选,每场都有上百人即兴登台,600余个报名节目让组织者直呼“排不过来”。随着演出场次逐渐增多,一些群众不但自己参演,也带动身边朋友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为进一步提升演出质量,区文化馆常年开设公益文艺培训班,挖掘和吸收了一批具有理论素养、热爱思政工作、发展潜力大的本土文艺人才,为活动开展提供骨干支撑。如今,“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已经成了龙文区文艺人才的摇篮。40余名佼佼者登上了龙文区2024年迎新春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的舞台;郭坑镇150余名草根文化人才还通过该平台走出龙文、走向全国。

重塑邻里关系

后征迁时代,居住空间的转变带来邻里关系的疏离。如何打破这层隔阂、搭建情感联结的桥梁?“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成为重构邻里关系的金色纽带。

“搬进小区3年多,我和对门邻居居然还不认识。如今,通过‘百姓大舞台’,我和许多邻居都成了朋友。”回忆起初次参与舞台活动,家住店上花园小区的陆女士仍记忆犹新。当时社区组织“邻里才艺秀”,她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了舞蹈节目。排练期间,同组的王阿姨主动分享舞蹈技巧,隔壁楼的张先生帮忙制作背景视频,一来二去,大家不仅在舞台上呈现了精彩演出,私下也建立起深厚情谊。“现在乘电梯遇到邻居,聊的都是下次演出的创意。”陆女士的话,道出了文化浸润带来的微妙变化。

在龙文区,文艺活动正俨然成为打破人际坚冰的“破壁机”。在自主编排、展演节目的同时,各社区还组织文艺骨干、居民相互学习取经,加强“文化联建”,在社区与社区之间形成“先行带后动,比学赶超”的文化氛围。

打造文化品牌

“百姓大舞台”用自己的“正能量”赢得了社会各方赞誉,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助力百姓大舞台。不少社区活动所需的音响、幕布、灯光、地毯等皆由热心群众捐献。其中,华东里音乐广场立足打造高端文化阵地品牌,由企业家出资,添置高端舞台灯光音响等设施设备,常态化开展品味高雅的文艺活动,孵化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团体和人才。

区文艺交流中心“百姓大舞台”工作室定期邀请区文联下属8个文艺家协会以及区民间艺术团队、文化志愿者为系列文化活动出谋划策,形成“活动来源群众,活动造福群众,群众支持活动”的良性互动。

如今,“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已成为龙文区常态化开展的文化品牌活动,该区将紧扣融入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目标,深挖闽南文化内涵,启动“百姓大舞台 社区小舞台 大家斗阵来”系列活动,将邀请知名闽南文化专家入学校、进机关、下社区,首批将在4所中小学、2个社区、1个活动示范点试点挂牌建立闽南语传承推广基地和实践点,通过举办闽南语歌手赛、龙文讲古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活本土文化活力,推动闽南文化交流互鉴。

一场场演出、一次次排练,让30多万新老龙文人从陌生邻居变身舞台搭档。台上台下无界限的“沉浸式联欢”,重塑社区温度,其意义早已超越文艺活动本身,让社区真正成为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体。

本版文图由 林聪华 张小惠 黄秋芬 采写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