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漳州融媒记者 周杨宁 通讯员 赖金才 文/图)近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环境科学系副主任谭巧国教授带领35名师生,到平和县开展生态环保主题研学活动。师生们走进坂仔林语堂故居,感悟文学大师的自然生态理念;到平和蜜柚科技小院,考察生态技术赋能产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
在坂仔林语堂故居,平和林语堂文学馆馆长林秋辉向师生们介绍了林语堂先生的传奇一生,并简要阐述了其作品字里行间蕴含的自然生态理念,如“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这是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的话语,生动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在《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著作里,林语堂描绘的乡村生活图景,流露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倡导人们亲近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他笔下的故乡坂仔,青山环绕、溪水潺潺,人们依自然节律耕作生活,这一理念与现代生态建设高度契合。
谭巧国教授在参观中表示,林语堂的自然生态理念是宝贵财富,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极具启发。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通过故居内陈列的手稿、著作和声像观摩,深入感受先生对家乡和自然的深厚情感,思考如何将这种理念融入生态环保实践。
离开林语堂文化园区,师生们来到坂仔五星村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小院负责人介绍,过去蜜柚种植存在化肥过量使用问题,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科技小院成立后,指导“轻剪轻肥”生态栽培技术,大幅减少化肥用量,配合有机肥使用,既提升了柚果品质,也降低了土壤污染和生产成本。大家就农业土壤污染和流域水资源治理展开交流,通过深入田间实地考察,同学们对“减肥增效”以及蜜柚种植的生态转型对流域生态修复有了直观的、初步的认识。
返程途中,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王怡坤感慨:“从林语堂先生的文字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再到科技小院看到生态技术助力产业绿色发展,深刻体会到自然生态理念的传承与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