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系列针对银行业的“严监管”出台,注定让2019年的银行业不平凡;科创板的鸣锣开市,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崭新时代……不破不立,不废不兴。2019年,金融界在这场无声的改革浪潮中乘风扬帆进、奋楫勇争先,为转型再升级留下深刻注脚,为2019年的金融史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 开启理财新元年
2019年是我国资管市场快速发展、全面升级的一年。随着去年一系列监管新规的出台,占据着我国资管市场主要份额的银行系理财转型升级,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登上资管市场的主舞台。
时至年末,许多行业都进入总结收尾阶段,而银行业仍是动作频频。尤其是年内最后这个月的中下旬,不少银行加速布局理财子公司。12月19日,兴业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福州开业。至此,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增至9家。就在同日,南京银行理财子公司南银理财获批筹建。紧接着,12月20日,江苏银行理财子公司苏银理财获批筹建,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两家上市银行的全资理财子公司同日获批开业。
事实上,过去一年中,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获批设立、开业,银行业迎来全新的大资管竞争时代,2019年也被银行业界人士称为理财新元年。而这波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潮缘于去年。以2018年4月落地的资管新规为起点,我国资管行业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新规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同年10月出台的理财新规提出,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同年12月,作为新规配套制度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应势出台,明确理财子公司为商业银行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奠定了理财子公司的业务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银行发布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目前,六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全部开业,分别为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另有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正式开门营业,分别为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理财子公司,将资管业务从银行内部独立出来,法人治理结构清晰,有利于解除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隐性担保,真正实现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强化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隔离,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科创板乘风入海 资本市场扬起新风帆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崭新时代。科创板开市,既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也是金融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作为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科创板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旨在“补短板”,是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探索。其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中,机械、电子、计算机、医药、钢铁材料分别为12家、7家、2家、2家和2家。另据统计,截至12月13日,在183家已受理的科创板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企业数量分别为77家、42家、29家、20家和10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是一块改革试验田,是一次资本市场的“放管服”,是一场以关键制度创新赋能资本市场效能变革的实践探索。科创板开板上市,有助于增强境内资本市场服务创新企业发展的能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困局,令科创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助力创新型经济健康发展。试点注册制则可以使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更加市场化,让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有助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2019年,科创板不仅来了,而且来的速度有点快。相较创业板十年磨一剑的速度,科创板从去年11月我国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今年7月正式落地,仅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火速上市的同时,科创板被较高的投资热情所簇拥。而经过近半年的运行,科创板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投资亦趋于理性。作为高起点的新生事物,投资者对科创板抱有诸多的市场期待完全在情理之中,而科创板的发展成熟,尚有一段路可走。
金融科技改革大刀阔斧 开放银行雏形渐显
银行业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行业。放眼过去百年时间,我国银行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纸币当道到电子支付,银行业同众多行业一样,紧跟时代步伐,加速科技创新,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
自2015年兴业银行成立首家金融科技子公司以来,银行界金融科技子公司接连出现。记者了解到,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间,每年都有两家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今年5月,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3家银行扎堆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分别为龙盈智达、北银金科和工银科技。次月,中国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银金科接踵而至。有消息指出,交通银行正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以加速智慧化转型。今年,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数量增长明显。
今年来,各大银行更是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这从各大银行的2019半年报就能窥见一斑。上半年,中国银行除了完成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设立,还积极推动5G、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实践;工商银行在雄安新区成立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和西安增设软件开发中心研发分部,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组织布局;招商银行在信息科技方面投入36.33亿元,同比增长63.87%,占营业收入的2.81%;兴业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将上年利润的1%专项用于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和创新孵化。
2016年下发《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就提出,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加强银行间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在资源、人才、经验等方面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发挥集约效应,联合开展面向银行业的公共云平台规划和建设。业内人士指出,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指向公共平台,而这与开放银行的概念不谋而合。
当前,开放银行已成为国际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和新共识,各大小银行都在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生之路。提出建设全球一流银行的中国银行,进一步细化金融服务,丰富业务场景,创新性研发出复兴壹号党建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实用、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这是银行探索金融科技,建设开放银行的一个例子。
放眼银行界,一个个开放银行已雏形初显。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已从单个业务门类和条线,进化为独具特色的开放银行平台化商业模式,有效带动企金、零售业务发展。■本报记者 邹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