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级发改(粮储)部门在战“疫”中体现责任、担当和作为,全力以赴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粮食工作安排,一手抓粮油等重要民生物资储备供应,一手抓粮油企业复工开工,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压仓石”和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守好“粮仓”、端牢“饭碗”。截至3月25日,全市267家粮油企业已有263家复工复产,各类涉粮企业复工率达98.5%,每日可向市场提供粮食2000吨左右,其中大米1500吨、面粉500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攻坚战”。
确保储备粮库存安全
市发改委(粮储局)按照中央和省、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精准有序推进粮油企业复工复产。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暂停储备粮轮出计划,严把储备粮库存“关口”,在特殊时期增加应急大米临时储备粮库存,为应对返漳人员增加、粮食市场波动做好准备。对粮食仓储企业储粮库区采取封闭管理,加强储备粮油日常安全检查,确保市县两级地方储备粮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保障应急网点供应
复工开工号角吹响以来,我市各地粮储部门迅速对全市粮食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在坚决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为企业复工复产“排忧解难”。加大对我市企业较多、返漳人员较密集地区的粮油供应信息采集力度,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各地粮储部门加大企业联系帮扶力度,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省、市有关政策导向,积极协调企业复工复产,对企业在疫情期间及时复工复产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全市现有14家大米应急加工企业和3家面粉应急加工企业,日加工原粮3415吨,其中稻谷2115吨、小麦1300吨,有效满足全市需求。
积极组织“引粮入漳”
市发改委(粮储局)积极与粮食主产省沟通,组织企业开展产销对接,解决加工、供应粮源问题,促进粮食加工产能恢复。为协调粮源供应,市粮储局先后从安徽、江苏、江西、黑龙江等省份,协调相关企业粮源调运至漳。1月25日至今,已协调全市粮食骨干企业、各应急供应网点、加工企业累计调入漳州稻谷29500吨、小麦19900吨、大米9200吨。目前,漳州大米、面粉库存已恢复正常水平。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拓展产销协作,多方开发进粮渠道,增加供应粮源,疫情期间龙海市、华安县新增临时应急大米储备分别为1130吨、200吨。
提升粮企生产经营能力
全市各级粮储部门积极进行复工复产指导,指导各粮企在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做好各项预防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疫情期间通过协调社区、村委会,为粮食加工厂解决工人上下班进出社区、村庄问题,协调农业、交通运管部门为粮企办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运输通行证》《漳州市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绿色通行证》等证照累计163份。加大增产增效引导,去年国家、省、市各项技改政策资金支持已全部落实,极大调动了粮企技改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有13家粮企主动购置了粮食质量重金属快检检测设备,6家粮食加工企业与市粮油质量监测站开展原粮检测合作,9家粮企申请QC、ISO9001等质量体系认证。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市发改委(粮储局)根据各级关于疫情防控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相关政策,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粮企进行申报,帮助其获得更多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进一步调动全市粮企参与保供稳价的积极性,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积极组织动员我市粮油企业申请列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在完成第一批10家漳州龙头粮油企业已获批省级专项再贷款1.04亿元的基础上,又分两批向国家申报14家国家重点保障企业专项债贷款2.36亿元,有效缓解了粮企资金压力。
帮助粮企申请税收优惠
市发改委(粮储局)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支持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保障企业税收政策,组织全市重点粮油保障企业开展申报工作,同时加强名单管理。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2020年第8号公告,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生产保障作用的重点粮油企业,将允许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并对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目前,我市已组织17家粮油企业申请纳入税收优惠名单管理。
保障防疫物资及时供应
市发改委(粮储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复工粮油企业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确保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截至3月25日,已向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物资保障组申请1200个口罩分发给全市17家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分三批协助粮油企业购买29700只口罩。严格按照我市《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的要求,指导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企业落实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储粮药剂的管理和使用、强化消防安全治理、强化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储安全治理,细化工作流程,科学有序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