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20年5月1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布本次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举行。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与新华社首个合作项目“国云展”平台启动。这个平台汇集、展示了全国博物馆优秀线上展览项目,并组织开展“博物馆展览云直播活动”,邀请文化名人携手馆内专家,以直播方式解读优秀展览项目。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为此,南京博物院联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8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展于5月18日亮相。这个特展选取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具有不同地域文化属性的精品文物200余件(套),向观众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独特气质。
无疑,这样的博物馆的展览思想,这样的几家博物馆展览精品文物,是从展览的主题、形式和范围上,向文化大众诠释了博物馆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教育的作用。这是符合博物馆文化的本质、功用和规律的。
我们知道,我们经历的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的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中国五千多家博物馆令行禁止,前所未有的一律闭馆。一些博物馆投入巨资打造的展览和文创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效应,无论是公益类还是景区类博物馆都承受了巨大损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展览形势,现在,不论是国家博物馆还是地方博物馆,纷纷从博物馆展览的作品方面、传播方式上、传播理念上、传播的技术手段上开展创新和探索。通过整合现有数字资源,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载体,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
各大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博物馆,使网友、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中外瑰宝,感受千年历史文化,“云看展”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近一段时间,笔者观看了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全景故宫”,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六朝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浙江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等的线上展览……
当我打开“全景故宫”,在幽雅的乐曲中,我们熟知的故宫中的“太和殿”“文华殿”“慈宁宫”“养心殿”“乾清宫”“武英殿”“延禧宫”“皇极殿”,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点击“太和殿”则可进入线上全景观赏——“太和殿”这个“金銮宝殿”中的龙椅、屏风、牌匾、楹联、仙鹤、神龟、香炉、巨柱等,如在眼前。立体感、空间感极强,可触、可感,如置身其中,时空交织,历史和现实交接,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观展体验……
我们知道,博物馆收藏众多的文物和艺术品,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或者,观赏艺术品获得审美体验,从而使我们接受历史、文化、文明和美学的熏陶和洗礼。所以,最为关键的是,博物馆中文物的、艺术的历史藏品,必须和现实、和外部世界产生联系,否则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博物馆肩负着向社会大众宣讲知识、普及文化、回顾历史、传播文明的功能和任务,正是在这个文化和精神的意义上,我们才把博物馆看作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看作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神韵所在。
不管是特殊疫情时期的“云上观展”,还是博物馆走向正常展出,博物馆都肩负着传播文化、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所以,管理好、运营好、运用好博物馆,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文化大众热爱、向往的地方,能够以它深厚的历史、丰富的知识、多样的文化、悠久的文明、丰富的艺术这些内涵感染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灵,从而真正成为一座城市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