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聚焦

最心痛的就是听到戒毒人员复吸

正当这名戒毒人员以为可以“躲过一劫”时,肖三耳走了进来,让他把裤脚卷起来,拿起剪刀,毫不客气地把他的脚毛剪下来作为样本送检

“喂,您好,再跟你们确认一下张某某出来的时间……”每天早上,肖三耳来到社区戒毒工作站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戒毒人员的相关信息,与戒毒所工作人员确认戒毒期满人员出来的具体时间。随后,他拿出手机,将信息一一输入到手机备忘录。

“年纪大了记性比较差,还是提前记好才不会出差错。”肖三耳笑着说,这样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备忘录上的时间一到,肖三耳便和同事来到强制戒毒所,接强制戒毒期满人员,与他们签订《福建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书》。

为什么要这么做?“按照相关规定,因吸毒被行政拘留或强制戒毒期满后,都要进行社区戒毒三年,我们要与这些戒毒人员签订《协议》,告知他们进行社区戒毒的相关义务和事项,让他们定期到工作站报到,”肖三耳说,如果没有及时对接,有时候就找不到人了,这样工作就很被动。

细致、考虑周到是肖三耳多年来的工作习惯。8年前,他从芗城公安分局办公室的工作岗位退休后,便来到社区戒毒工作站,成了一名戒毒社工。“我的强项是档案管理,电脑文书,还有沟通、协调工作,这个岗位适合我。”退休后本应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肖三耳却依然奔忙着,而且越来越有干劲。

戒毒人员签订《协议》后,每个月都要按时到社区戒毒工作站报到,社工们要与他们谈话,要了解他们的近况,并采集他们的毛发和尿液样本送检。

每个月都有200多名戒毒人员到芗城区社区戒毒工作站报到。大多数都会主动报到。个别没有主动报到的,社工都要电话联系,电话联系不到,便要上门去找。“之前有个年轻人,一开始每个月都来报到,突然有一个月音信全无。”社工陈惠玲说,当时是酷暑天,为了找这个年轻人,她几乎天天在各小区爬楼梯,那两三个月瘦了十来斤。后来才知道这名年轻人是因为工作原因搬家和换联系方式,并非复吸逃避社区管控,陈惠玲松了一口气,耐心地与他沟通,说服他按时到工作站报到。“当确认他没有复吸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么长时间的辛苦都值了。”

对于陈惠玲来说,工作中,最心痛的就是听到戒毒人员复吸的消息。“前不久一个女孩子,本来每个月都来,都戒得很好,她也很开朗,我们对她都很有信心,前几个月突然不来了,打电话给她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后面我们才知道她又进去了,真是太可惜了。”陈惠玲摇摇头说,那几天,她又郁闷又惋惜,心情差得吃不下饭。

“为了来报到,大多数戒毒人员都不敢再复吸,因为一复吸就会被检测出来,又要进去强制戒毒了。”肖三耳说,别看毛发和尿液采集是常规工作,但有时也需要和戒毒人员“斗智斗勇”,之前有个戒毒人员为了逃避毛发检测,去工作站报到前,把头发剃了个精光,采集样本时,工作站的几名女社工束手无策,正当这名戒毒人员以为可以“躲过一劫”时,肖三耳走了进来,让他把裤脚卷起来,拿起剪刀,毫不客气地把他的脚毛剪下来作为样本送检。

☉本报记者 周杨宁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