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1版:读者

骚扰电话扰民 亟待重拳治理

近日,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95”“96”开头号码的骚扰电话问题,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加大对骚扰电话的整治力度,从严规范呼叫中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相关骚扰电话扰民问题。

(6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现实生活之中,尽管诸如“需要买房吗”“为您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办理抵押贷款吗”推销话术见怪不怪,但是,对此不能再熟视无睹、坐视不管,而亟待重拳治理了。

近年来,骚扰电话屡禁不绝,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号码信息服务供应商电话邦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手机用户号码标记总量达12.14亿次,较2018年增长了20.6%左右,其中“推销”连续两年成为用户标记最多的类型,占比41.35%;“骚扰电话”占比15.64%;“诈骗电话”占比7.12%。

同时,骚扰电话看上去虽然不起眼,只是一个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会结束的电话,但背后隐藏着很多灰色利益链条甚至是违法犯罪分子的黑手,不仅影响居民通信体验,还会形成很多社会隐患。之前,有记者调查发现,有多个公司可以提供申请“95”号码电话的服务,价格大约在4万元至6万元不等。还有公司称,可以帮助企业达到申请“95”号码的条件,其实就是“只要给钱就行了”。

更令人头疼的是,骚扰电话通常与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电话大同小异,都是“95”“96”开头的,如果一些人的工作恰恰跟这些有关,在没法判断是金融机构打来的还是骚扰电话时,还真不敢果断挂电话。可以说,正是骚扰电话如此防不胜防,才长期成为社会公害,成为治理上的难题。

据了解,不少骚扰电话捆绑AI智能语音,每天可自动拨出上千个电话,并运用互联网数据进行客户筛选、分类,对用户的手机进行“精准轰炸”。房产、炒股、理财、保险、教育、借贷、烟酒推销等相关业务的推销和办理,都是骚扰电话中高频出现的内容。其中,疑似诈骗的骚扰电话,占比不在少数。

笔者认为,只有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作为,规范呼叫中心经营行为,强化基础电信企业接入管理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切断骚扰电话的利益链条,让拨打骚扰电话者不再是“成本较低,收益较高,风险较小”,骚扰电话扰民才能画上休止符。

■贺 成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