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面对村中耕地少、村民收入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南靖三卞村选择——

修大道 向山走 向上走

☉本报记者 杨瑞 刘艺敏 文/图

王高伟的种植基地种植了近200种兰花

“哈喽,小伙伴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漳州南靖的三卞村,我身后就是南靖东山绿丰兰花种植基地。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欣赏一下兰花的独特魅力吧!”

近年来,三卞村王高伟的兰花基地里,经常吸引一批批网络直播销售团队来基地直播推销,也为他带来了发展契机。“能吸引主播到基地来,这条水泥路功不可没。”王高伟指着基地旁的山路说道。

三卞村地处县城,由于建设需要,村中原有的5600多亩耕地已基本被征用,冲击了村民以耕地耕作种植香蕉、蔬菜为主收入的经营模式。村财为负,村民收入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治安状况欠佳。“那时候,谈起三卞村,大家总会摇摇头。”2012年7月,刚刚当上三卞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朝祥决心改变现状。

面对农民手中耕地越来越少、越来越零散的现实,村干部鼓励相邻的农户把土地租赁给同一个人集中种植,并开始向山“进军”,通过开发山地山园,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王高伟便是较早一批由田间走进山间的村民之一。

2009年,王高伟经朋友介绍,了解得知兰花种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于是便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在三卞村东山半山腰搭盖起5亩兰花棚,开始了兰花的种植。通过村里牵线搭桥,县农业技术人员到村授课,往后几年,王高伟的兰花大棚也越搭越大,达到了25亩的规模。

看着村民山间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村支书王朝祥却依然有一块石头压在心上。原来,当时村里的山路都未进行硬化处理,平时不仅尘土飞扬,而且道路狭窄,货车无法上山,村民经常因为运载不及时而遭遇损失。

“村民种的香蕉荔枝,都是娇贵的水果,经不起颠簸磕碰,如果只靠摩托车运输,雨天路滑很危险。”压在王朝祥心里的那块“石头”,也正是村民所担忧的。

为此,2005年开始,村里陆续投资780万元对村中约14公里的村道、社道及山路主干道进行硬化,并严格按照4米宽的标准进行建设,为的就是让村民的车辆通行顺畅。

路一米一米地修,前来实地参观果林和大棚的顾客也越来越多。目前,三卞村已完成7条山路主干道硬化。2017年元旦,王高伟的兰花大棚迎来了第一批直播团队。“那时候感到很新鲜,原来卖东西还能这么个卖法。”感到新奇的同时,王高伟心里更多的是高兴,“这真得感谢这条水泥路。这路要是没修成,坑坑洼洼,谁愿意到你这山沟沟看兰花呢?”

2017年至今,在王高伟的兰花大棚已经进行了20余场直播活动,最多的时候一次网上交易15万多元。

解决了村民生产运输的难题,为三卞村发展经济实打实地创造了条件。目前,三卞村种植兰花专业户90多户,兰花种植面积500多亩。与此同时,在山上种植香蕉、荔枝等农产品累计7000多亩,水泥路成了村民不折不扣的“致富路”。

而对于失去土地和土地流转的农户,村干部也积极引导他们到本村范围内的企业就业。三年来,300多名村民到南云包装设备有限公司等周边企业务工,年增加收入近1500万元。同时,依托凤翔电商孵化基地,积极引导村民借助现代网络工具,发展电商产业。

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三卞村也多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03年开始,面对历史遗留的800多万元债务,三卞村党支部把清理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突破口,对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和资源进行全方位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增加村财收入,仅用5年时间,三卞村就还清了全部外债。目前,该村已发展成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村财年收入170万元的先进村。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