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社会

50年前东山木麻黄防护林老照片:

见证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锁风口

昨日,居住在东山县铜陵镇的退休老干部、摄影爱好者许汉金向笔者展示一张约1970年拍摄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照片(左图)。虽然已过了50多年,老照片依稀可见郁郁葱葱的木麻黄防护林带和林业工人挑肥、挑水、挑土压沙的劳动场面。

这张老照片是许汉金在整理即将付梓的《嘉木绿魂》摄影作品集时,从旧书堆中意外翻到的。他为这本书添加了一张有历史、有故事的老照片而倍加高兴。他说:“当年谷文昌老书记描绘的愿景早已变为现实。当年‘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的动人故事,在人们的记忆里依然鲜活、依然斗志十足。”

在谷文昌书记的重视下,1959年7月建立国营东山县赤山沙荒防护林场,贯彻以集体为主、积极发展国营林场并鼓励社员积极造林的方针。国营赤山林场的创办,不仅加速了消灭沙荒,还保护了农田、房屋,并且在发展造林事业上起了带头、示范作用,帮助社队制订造林规划,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干部,以及支援县内外的社队种苗等,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根本保障。在造林上贯彻执行了国造国有、社造社有、队造队有、谁造谁有的政策,并且认真贯彻执行了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林业收益和农业收益一起分给社员,社员的林业劳动和农业劳动一样算入当年分配,大大调动了社员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使东山县仅用几年的时间就在部分山头和沙荒种上了树,逐渐长大成林。

赤山林场至1972年累计新造成林9339亩,森林覆盖率达83.6%,与白埕、黄山、山口、湖塘、陈城、澳角等村防护林连成一片,构成一道沿海绿色屏障,抗风沙、御海潮,保护周围9个村庄的1万多亩农田。农业生产实现了沙荒变良田,一熟变三熟。彻底结束过去东山人经常要渡海到云霄、诏安等邻县拾草买柴,多次发生船翻人亡的悲惨历史,而且每年为工农渔盐业生产和群众提供一定数量的建筑用材。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病逝。根据谷文昌生前的遗愿和东山百姓要求,1987年7月,东山县委、县政府把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他当年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锁风口的地方,今天的赤山林场东北角的小山岗上。

⊙黄辉全 文 许汉金 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