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消费

生态蔬菜“身影”不少

生态蔬菜是什么菜? 可扫码看认证类型

记者走访发现,天虹、沃尔玛等商超,还有一些街边店铺都有生态蔬菜的“身影”。

在市区大通北路的信华食品店,有一个货架摆满了蔬菜,包装上标注着生态农业,蔬菜品种有小白菜、生姜、蒜头等。“我们这里卖的生态蔬菜是由源兴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种植过程中不喷农药、物理除虫、人工除草,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每天现摘现发。我们不使用保鲜剂,买到后要尽快食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信华到家’购买,品类更多,有芥菜、油菜、地瓜叶等。”

在漳州天虹商场,设有生态蔬菜的销售专区,有不少市民正在专区挑选。记者发现,与普通蔬菜大筐散装销售不同,这些蔬菜多是小包装,四个西红柿或者两根玉米包成一份,包装上贴有“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字样的农产品追溯码。“我们的生态蔬菜产自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场在武夷山上,采用泉水浇灌,用长富牧场经过处理的有机牛粪施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价格虽高销量不低

记者走访发现,生态蔬菜的价格比普通蔬菜的价格贵了不少,但买的人却不少。

信华食品店内,生姜每袋重量0.2千克,售价8元;小白菜每袋重量0.35千克,售价8.8元,比菜场的价格高出不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我们店里蔬菜价格比较高,但因为有品牌、有标签,产品上贴有农产品追溯码,可以查到产品的无公害产地认证,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信华到家’上,地瓜叶最受欢迎,销量很好。”

在漳州天虹商场内,生态蔬菜专区的芥菜一袋500克,售价9.8元;西红柿一件400克,售价11.8元。散装芥菜每500克,售价3.68元;散装西红柿每500克,售价7.58元。对比发现,一些生态蔬菜价格是普通蔬菜的两倍以上。工作人员表示,扫描生态蔬菜上的农产品追溯码,除了可以看到产品的收获日期、合格证等,还可以看到认证类型是无公害农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进行种植,所以价格相对于普通蔬菜较贵。

记者发现,生态蔬菜颇受欢迎,货架上花菜、豆角等产品缺货还未补上。正在挑选生态蔬菜的市民李女士表示,这个蔬菜卖相挺好的,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写着生态蔬菜,感觉比较没有农残。

生态蔬菜≠有机蔬菜

经常购买生态蔬菜的市民小赵告诉记者:“感觉‘生态’一词就是‘绿色、环保、安全’的代名词。漳州市面上没看到有机蔬菜,所以就经常购买生态蔬菜,应该和有机蔬菜差不多。”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生态蔬菜不等同于有机蔬菜,有机蔬菜必须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并且包装上贴有有机认证标签。目前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有明确定义和适量标准,但没有关于生态蔬菜和生态农业的明确定义和质量标准。生态蔬菜这个概念是企业自己宣称的,有些商家为了销售,告诉消费者自己做了生态农业,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官方的认证。”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林蔚向记者解释。

作为消费者,该如何判断所购买的生态蔬菜是否是无公害蔬菜、绿色或有机蔬菜?林蔚进一步解释:“可以扫包装上的农产品追溯码看产品的认证类型。”

据了解,基本上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有法人主体的农产品要进入市场,就需要进入农产品追溯平台。“一品一码”就是对同一品种批次的食用农产品赋予唯一的识别追溯码,每一件农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消费者只要刷一刷包装上的追溯码,即可查询出商品的供应商、产地、检测等信息。

2017年,福建在全国率先推进“一品一码”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2019年,福建在全省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制度,要求所有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及主要农贸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必须出具追溯凭证,才可以上市销售。

业内人士表示,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与绿色蔬菜这三种蔬菜的标准各不相同,都是安全食品。但从其生产到售出的整个流程和安全等级来看,无公害蔬菜是基本档次,绿色蔬菜是第二档次,有机蔬菜为最高档次。

■本报记者

林 露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