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篮球队要想练出高水平,困难好比“背负千钧、爬坡过坎”。
在陈景辉教练看来,聋人篮球队的每一次成长都十分不易,得克服“选人、训练、沟通”三大难题。
陈景辉的话并非夸大其词。从人数上看,漳州市阳光学校目前在校就读学生167人,分布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各个年级,能够喜好篮球、又符合篮球队要求的人员少之又少。
为了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篮球队从低年级培育“幼苗”。“课间和放学期间,许多同学都来一起打篮球,我们从中多少都会发现一些新苗子加以培养。”张煜煌还表示,每次有新生报到或者转学,都想着从中“挖宝”。
入选篮球队的队员,训练时还得面临沟通这道难关。
为了更好让队员明白篮球规则,陈景辉反复向孩子们示范篮球动作,用手语普及篮球规则与知识。“篮球队员们得‘眼、手’并用,配合着训练。”陈景辉解释道,“‘眼’就是让队员在训练中熟悉‘形象教学’,看得懂战术变换,一个眼神相互间就能心领神会、默契配合。”
“‘手’指的是在训练中要把教练的意图完整地让队员们理解。”陈景辉说,这一大沟通障碍经过多年来的磨合已经克服。
训练场上,聋人篮球队还得面临一道坎:听不到裁判的哨声,如何知道裁判指令?“比赛中会有专门的裁判通过挥舞手中的红旗,向运动员发出‘旗语’传达指令。”陈景辉对记者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