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戴岚岚)12月8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十三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超过2800万人。
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全国职业学校开设了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制定实施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加快培养制造业紧缺人才。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开放。在向产业开放上,配合国家发改委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我们还成立了1500个职业教育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确定150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
陈子季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对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总目标,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成为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