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民生与法

老人取三万元欲买“特效药”

银行员工识破骗局止损

本报讯(江佳慧 柯雪娇 文/图)近日,兴业银行金峰支行的张经理识破一医疗骗局,为85岁的张先生避免了3万元的损失(下图)。

漳州某保健品公司请来“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殷医生”开展癌症治疗的讲座,课后给老年人会员看病。“殷医生”针对张先生2017年曾患脑梗(轻度),建议他到北京住院根治脑梗,大约要花费40多万元。张先生告知经济无法负担,“殷医生”说:“不到北京住院也行,我可以出面帮你买药,把药寄来漳州。你遵医嘱服药,这样药费3万元就够了。”

张先生和老伴离开公司后,前往兴业银行金峰支行要取3万元去买“药”。张经理询问老人领取大额现金的用途,对方支支吾吾不愿多谈,张经理觉察不正常。在了解情况后,张经理查询到北京协和医院并无“殷医生”此人。老人还说“殷医生”叮嘱他们不要把此事告诉儿女和银行工作人员。经过张经理的分析和劝导,老人这才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对张经理表示感谢。

【分析】“保健品骗局”“特效药骗局”等医疗诈骗屡见不鲜,许多诈骗集团的毒手伸向“有钱有闲”的老年人。骗子集中场地,假冒医生和专家,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以“免费检查身体”为诱饵,给免费参加健康讲座的老年人送礼物,最后再对他们进行产品营销,推销一堆高价保健品。这类骗局主要抓住老年人群体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使其对自己患病深信不疑,并大肆宣扬自己的产品可以“根治”这些疾病,缺乏防范意识的老年人很容易落入圈套。

上述案例中的张先生,由于渴望健康又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也不知道如何从官方正规渠道去核实信息,因此差点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在“保健品骗局”中受骗的老年人大多数年岁已高,渴望健康,希望不给子女增添养老负担,而骗子从养生、治疗等宣传手段入手,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认同。此外,老人的孤独感也让骗子们有了更多机会实施诈骗。因此,对于这类事件的防骗,还需要子女多给老年人一些关心和陪伴,这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提高防范意识。同时也要引导老年人遇事不要急于做决策,要多和家人、身边的朋友商量。

总而言之,大家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不要点击不明链接,绝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若有消费需求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切勿偏听偏信;万一本人或亲友被骗要及时报警。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