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教育周刊

课堂内外结合 发展核心素养

⊙本报记者 苏水梅 文供图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了“核心素养时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展开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教学,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十分关键的部分。本期名师讲堂栏目邀请漳州一中生物学教研组组长张凌霞老师谈谈关于高中生物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问题。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

漳州一中生物学教研组组长张凌霞老师介绍,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指出: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既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张凌霞说,着眼于学生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需要,生物学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点;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论证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提问、设计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基于对生物学知识,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等等。

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

“新时代教师要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张凌霞说,“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逐步培养形成。”张凌霞强调,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和有效完成,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她看来,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单元教学、情境化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等都属于深度学习的教学。

张凌霞说,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首先要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不再是教材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创造性地建构知识;其次要整体把握教材,教师的关注点要从一个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单元,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再次将课本知识情境化,重视情境教学,创设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其成为深度探究之源。

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历史长河中众多科学家所做的经典研究(实验)逐渐建构出丰富的知识体系。张凌霞认为,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达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包括在实验室和在校园内外进行的各项观察类、探究类、验证类实验。

“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凌霞说,教师要克服课时不足等不利因素,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实验,杜绝“讲实验”“看实验”的现象。要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实现“做中学”。

张凌霞说,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努力,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一是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尽量减少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二是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形式,既可以采用生物材料开展实验,也可以利用非生物材料开展模拟实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进行的虚拟实验;三是充分挖掘校园资源,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如利于生物园地进行玉米杂交育种实验;四是重视定量实验。为学生提供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机会;五是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

谈及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张凌霞说,高中生物学的部分知识能用于解决和解释劳动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教学,以学校为核心,充分挖掘学校、社会资源,设计并开展劳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张凌霞介绍,可以充分依托校园环境开展劳动教育:如开展校园植物的认养活动、挂牌。为校园植物挂牌不仅要标注属名、中名,还可要求学生查找与植物有关诗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挖掘社会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如开展水仙花雕刻、培养活动。水仙花是漳州市的传统名花,漳州栽培水仙花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水仙花艺术造型也早在数百年前便有迹可循。张凌霞告诉记者,漳州一中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举办“金牛贺岁 水仙迎春”为主题的水仙花雕刻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水仙花雕刻、养护,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收到很好的效果。

张凌霞表示,通过开展契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本地资源的劳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更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理解劳动价值,体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