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元宵佳节,街上飘着诱人的红糖香气,路上处处有花灯,灯光在人群中流转,欢乐的喧闹声在漳州上空环绕。
正月十五,已经入春,天气也慢慢回温,窗外那棵凤凰木在冬天的寒冷中把头上的绿叶一片一片摘下,留下了数不清的枯枝在风中摇晃。一个月、两个月过去,枝头上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绿色叶子,这时候,那些掉落叶子的枝枝丫丫又悄悄冒了新芽,只见一丛整齐的墨绿中点缀着不少鲜嫩可爱的小绿叶子。冬天丢失的活力与翠绿回归自然,街上的热闹也回来了。店铺前不再只是大红灯笼在寒冷中孤独地旋转。铁门“嚓——”的一声拉开,门前又出现了和以前一样热闹的人群。城市终于从正月初一一路蹦跳而来,一转眼,到了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猜灯谜,吃汤圆。我们班级猜灯谜的时候,挂着各种谜面的红绳高高低低地挂在教室上空。同学们踮着脚、弯着腰穿梭在这些红线中。“嗨!你觉得这个谜底是不是QQ呀?”“两眼泪欲流?有那么点儿道理呀!”同学们一些托头,一些托腮,在一张张谜面前思考着。还有些半蹲着,用膝盖顶着本子写写画画,过会儿再站起来,歪着头,侧着身子和别人讨论。讨论完,可能会呼地一下叫出来,冲到讲台边,摩拳擦掌,着急着也要回答。还有的可能缓缓站起身,在地上踱来踱去,慢慢排到队伍里,边排还边盯着那张谜面。班级里不仅有叽叽喳喳讨论的声音,还有时不时响起的“庆祝声”。
猜完灯谜,回家后的夜晚,一定要来一碗香甜的红糖汤圆。软软糯糯,雪白圆滚的汤圆浮在红棕色的红糖水里。有的汤圆也被红糖水染成了金黄色。甜甜的汤圆是和美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这天上街,你能看见各种样式的花灯、手提灯。手提灯靠在腿边拿着,脚旁好像就有光在流淌。大型花灯各式各样,透过纸的图案,照出金黄金黄的光,祥和喜庆。手提灯被人们提在手中,精巧可爱。一只兔子灯就十分夺人眼球。几根铁丝简单弯成兔子身子模样,铁丝上糊着白纸,白纸上还绘有窗花剪纸图案。长耳朵、大眼睛、白身子、短尾巴,这样一个“灯罩”子里点着的灯也没有那么亮眼了。有些普通的,只是一个正方形的铁架子糊了一层薄薄的纸,画几个牛图案,简简单单。大花灯手提灯相映成趣,合着人群,愉快热闹,朵朵笑脸在许多的灯与光之间绽放。
元宵佳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汤圆也有许多前身,经过两千多年的变化,才演变成如今我们口中的“元宵节”。随着元宵节的到来,天气渐渐回暖,万物苏醒,元宵过后,春天的脚步也越发近了!
(指导老师 郑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