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12版:教育周刊

凝 镜

漳州一中 初三(2)班 余宇宏

我们总是在生活中不断地拥有,却也不断地失去——而为了数清这繁杂的得与失,我们学会了凝镜深思。

——题记

我问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起,学会了照镜?是四年前换了发型时?还是从三年前开始用洗面奶时?抑或是两年前发现自己的面庞上长出了青春痘时?我想,都不是——当我后知后觉地认识了“我”时,我在镜中,寻找起了“自己”。

为何而“寻”?因为人们经常在那期望与失望纵横交织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遗失着自己。也许你会后知后觉地发现:某一天你喜欢吃的夹心面包,从那家店铺里消失了;某一日早上起来,发现枕边脱落的碎发多上了几撮;某一个和你相识却不相知的快递员,调去了其他的片区;某一首你喜欢的歌曲,突然因没有了版权而无法播放……其实你我一直都在失去——只是这些生活的零碎太过琐碎,如果我们不卸下精神生活的浮躁与枷锁,不自外而内的审视自我,思考自我时,我们就难以觉察自己的“失去”,因此也难以悟得所谓真正的“拥有”。

无与有,得与失,虚与实,都是相对相互地存在着的。当我们的目光透过那镜像中的自我时,我想我们会有所发现的,不会仅仅是眼角的污垢,眼睑上脱落的睫毛,抑或是我们慢慢变得成熟的面庞……这些只是浅层次意义的镜像,若深刻考量一番,那么,我们失去的便多了去了。譬如,早晨醒来对镜凝视,我便已失去了昨日,失去了24个小时,错过了一场喜欢的主播举办的特别活动,错过了某个购物平台看似“力度极大”的折扣,错过了一篇还未来得及读完的论文……这么一想,我们失去的、错过的实在是太多了——可镜中的“我”,又会再次提醒着自己,我们拥有着新的一天,拥有着崭新的24个小时,拥有着昨日我们所错过的,所不曾拥有的“机会”……或许这样的一番思考并无多大的意义,因为我们总是在生活中不断地拥有并不断地失去。只不过这份得失的重量不尽相同,这是我们终究无法改变的“真实”,但思考,审视,与镜中的自我打量,观察,却能让我们稍微多一点的去感受、掂量着这不断发生在生活中的得与失的重量。

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往往难以看清他人眼中我们自身的模样,但我们却能通过对自我的凝视,去摸索我们的“形状”。也许在他人眼中,你外向、健谈,但你却自认为你是个严重的“社恐”患者;也许在你眼中,你才疏学浅,涉猎广而不精,但在他人眼中,你却是一直被向往和凝望的对象……自我认知与现实的偏差,是我们凝视那面镜子时,所必须拭净的雾霭。

“心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世界是令人惊讶的世界,心无旁骛,波澜不惊。这是一代宗师的心境,我们无法企及,唯有凝镜深思。当我们从那面银白的镜中,逐丝逐缕地将那生活的喜怒哀惧、荣辱福祸收束于掌心时,我们还需要不断重复地照着镜子,反复地深揉、凝望着自己的内心吗?我想不必,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已然成长,而镜,也自存于心,只需让自己卸下行囊深虑、沉思……

“濯泉无染心似镜,笑看人生几浮沉。”生活终究是在让人们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但,当你我皆凝镜于心,通过这面映照着灵魂的澄镜,看清生活与时间的本相时,我们,已便真正地读懂了“我们”。

(指导老师 游爱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