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离开医院,如何进行安全处置?
记者跟随印有医疗垃圾警示标识的专用收集运输车一路前行,来到高新区九湖镇九龙岭的漳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这是漳州唯一一家医疗废物处置机构,目前,漳州全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均由其派专车、专人进行收运。
“假期不放假,尽量保证‘日收日清’”。漳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负责人林毅民接受采访说,医疗废物做到专车专送处置,并优化运输线路,最大限度与人群保持安全距离。
据介绍,漳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共配备专用医疗运输车辆12部,“目前收运路线分为十二条:芗城区、龙文区、高新区、古雷区四条路线,漳浦一条,云霄和东山一条,诏安一条,南靖一条,平和一条,华安一条,长泰一条,龙海一条。”林毅民介绍说,2020年度共签约服务医疗机构数量450家(“小箱进大箱”共有2200家诊所、室),签约率达100%,“针对那些分布在城乡角落的小型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我们采取‘小箱进大箱’的方式收集,村卫生所先将医废打包集中至乡镇中心卫生院,处置中心派医废专用收运车基本上能在48小时内,到达中心卫生院和观察点收集医废,最后运送至处置中心。”
为确保医疗废物收运过程准确无误,全程可控,医疗废物在交接的过程中需过磅称重并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在交接过程中,我们须注意医疗机构有无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做好分类包装,包装的容器是否完好,并检查我们的运输车辆的车厢是否达到密封密闭状态,防止在运输途中出现泄漏。” 漳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现场管理员许小东说,“目前有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录入了电子联单,下阶段,将全面实行电子联单,提高医疗废物交接及处置效率。”
本版文图由 本报记者 陈晓云 采写 陈逸帆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