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光,让桌椅、黑板等的高度与学生身高匹配,督促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和做眼保健操,监控孩子近距离阅读的时长……学校和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阵地”。
“要常抓不懈,更要全员参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认为,学校应把近视防控提升到与学生考试分数同等重要的程度,家长也始终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正确指导和监督。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各方面共同落实责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势头。一些专家指出,目前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仍有完善空间。
近视防控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配合。让更多孩子的视力问题得到及时检测与干预,几天来,北京国视力健康管理中心走进北京市西城区椿树社区,为社区免费提供视力健康教育,进行视力检查、评估、建档。同时征集200位弱视儿童,进行免费服务。北京国视力健康管理中心董事长周国超表示:“防近防控容易重治轻防,我们要整合各方资源,填补社会终端健康服务的不足,通过全过程管理服务,让已有视力不良现象的学生‘迟近视’‘慢近视’。”
“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建立孩子们的视觉发育档案,会录入孩子详细的屈光状态参数,但是往往不注意录入家长信息。”施维说,由于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果在学籍表上同时填报家长视力信息,就可以把父母都是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的孩子列为重点防控人群,从而有利于这些孩子的眼健康。
施维认为,近视的监测和随访过程中,数据收集必须准确,如此才能获取孩子的连续的视光发育曲线,并根据其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防控。
“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形成覆盖儿童青少年全周期的近视防控体系。”亢泽峰说,大量病例证明,眼保健操、耳穴压豆、揿针及许多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有利于近视早期防控、防止中高度近视发展甚至病理性近视出现病变。
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还建议,利用数字化智能设备让近视防控筛查便利化,加快建立乡村中小学电子健康档案,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可追溯、可管理;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儿童眼保健医生的能力。(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