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理论与实践

漳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特色

▱陈坤山

漳州地处福建省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更是革命历史悠久、党史资源丰富、有着光荣传统的城市。回顾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漳州进行的伟大奋斗历程具有时间跨度“长”、地域空间“广”、事件影响“深”、典型人物“亮”的特色。

一是有“长度”,即漳州的革命历史悠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但漳州革命史一般要追溯到1918年8月开始的闽南护法区时期。当时,漳州思想、文化等新风迭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漳州传播,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称漳州是“中国南部革命的中心”“成了中国革命青年和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朝圣地”。全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划分下限是到1949年10月1日,漳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下限往往会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1949年9月19日漳州城解放,另一个是1950年5月12日东山岛解放。东山是漳州也是全福建省最迟解放的县,也正如此,漳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自然比省内其他地市“下限长”。

从1926年7月漳州第一个中共支部在石码成立,到1950年5月漳州全境解放,在这24年的风风雨雨中,漳州党组织“踏平坎坷成大道”,地市这一级别的党组织延绵不断,茁壮成长,而且是每每遭遇了挫折后更强大。漳州革命武装队伍建设是从1928年2月24日在平和长乐乡正式成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开始的。此后有: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一支队、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王涛支队第四大队、钟骞支队、云和诏游击大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闽南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等,在祖国南方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二是有“广度”。在漳州建立建成的地市级党组织,如中共闽南部委(特委)、闽粤边区特委等,就领导了包括漳州、厦门、泉州三地区在内的党组织,一度还涉及到闽中、闽西和粤东部分县的党组织。在苏区(红区),也就是漳州建立建成的革命根据地方面,是“风雨如磐,红旗不倒”。比如,饶和埔诏苏区于1928年3月平和暴动后闽粤边“落地”,靖和浦苏区于红军进漳前在龙江大地的中心地带“生根”,乌山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10月在闽粤边“开花结果”,此后14年红旗不倒,成为闽粤边区最可靠的革命根据地。在白区斗争方面,也是从未停止,可谓是“艰难曲折,九死未悔”。比如,芗潮剧社勇立白区抗战宣传的“潮头”,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使闽南抗日救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又如,中共漳州工委直接领导发动漳州城举行“反美扶日”游行示威,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根基。

同时,革命先辈们是五湖四海闹革命。一方面,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先辈们不远万里、不顾安危投身到漳州的革命洪流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历任漳州地市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如地委书记、特派员等,总计14人,其中,不是漳州人的有12个,占绝大多数。此外,比较令人震撼的大规模从外地投身到漳州革命、建设事业上来的有“长江支队”(到漳716人)“南下服务团”等。另一方面,也有成千上万的漳州优秀儿女在大江南北闹革命。仅红军进漳期间参加中央红军和参加1938年初北上抗日的漳州儿女1300多人,大多数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不幸牺牲了。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值得后人永远缅怀和追思。

三是有“深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漳州发生过许多重大党史事件。比较突出的有:1.1927年12月4日至5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这是福建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壮举,为福建实行工农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此以后,福建各县党的组织联系更加紧密,力量更加强大。漳州振成巷16号(原32号)是福建省委的开基地、发祥地。2.1928年3月8日,“八闽第一枪”平和暴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高度评价平和暴动“是全福建暴动的先声,是福建空前的壮举,是全福建工农兵平民自求解放的信号”,在向中共中央报告中指出平和暴动是“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平和暴动的壮举,使漳州成为福建土地革命的“发韧地”。3.1932年4月,中央红军胜利攻克漳州。中央红军东征福建,重创国民党军四十九师,缴获大量军事物资,筹款上百万元,扩军1500多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抗日宣传,促进闽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从而对巩固闽西中央苏区,开展闽南的游击战争,支援东江根据地人民的斗争,都起了重大作用,使漳州大片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同时为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4.南方8省15块革命根据地之一——闽粤边游击区。中央红军长征后,闽粤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开始独立自主、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建成纵横五六百里的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战略支点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漳州重要党史事件,其影响意义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平和暴动、红军进漳、闽粤边游击区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四是有“亮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聂荣臻、罗荣桓、陶铸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漳州大地上从事过革命实践;龙江大地哺育了国之栋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一人可抵十万兵”的开国中将苏静,“抗日三杰”——高捷成、苏精诚、李林等等。也有很普通很平凡,但却在平凡的革命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比如,许涂淼、罗则化、李梨英等,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

红色银行家高捷成(1909-1943),红军进漳前,在漳州百川银庄任出纳时,为解决闽南游击队的经费困难,曾暗中将百川银庄钱款分户化名提出了二万余元支援革命。到中央苏区后,协助中央苏区第一任银行行长毛泽民草拟经济计划,刻画货币印鉴,筹划银行组织工作,首创了全军会计工作制度。抗战时首任冀南税务总局局长,冀南银行第一任总经理,创立了冀南银行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在支持革命战争和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时期八路军牺牲的级别第二高将领——苏精诚(1915-1941),是红军的一名优秀政治工作者,善于将党的政策方针通俗易懂地向广大群众和普通战士进行宣讲、传播,善于向对方部队喊话、做思想工作,促成红军与东北军骑兵第六师达成了“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协议,为红军到陕北后同东北军停止战争开了先河。屡立战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1941年春节前,为了保护386旅军需仓库不被敌人发现,同时给旅部机关人员争取更充分的转移时间,时任386旅政治部主任的苏精诚决定利用自我暴露的办法,将前来偷袭的日军引向悬崖,最终壮烈牺牲。“归侨抗日女英雄”——李林(1916-1940)。爱国情深,在上学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立志“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1937年春投笔从戎,前往山西大同抗日前线,先后参与指挥抗击日军对晋绥边根据地发动的八次“围剿”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1940年4月26日,在第九次反“围剿”战斗中,为掩护边区专署机关工作人员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25岁。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