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和追求品质消费。为了迎合消费需求,近几年,市场上涌现出一些打着“高科技”“健康”等标签的“量子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这些看起来十分高大上的“量子产品”,究竟是科技赋能的明星产品,还是蹭热点的伪科学骗局呢?
市场:
“量子产品”层出不穷
商标专利多达上万个
最近几年,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领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一些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追随着量子科技的热度,市面上各种“量子产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例如有量子护肤品、量子保健品、量子美容仪、量子鞋垫、量子水杯、量子吊坠、量子内裤等,打着量子旗号的产品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常见的消费品领域。
记者在“企查查”平台上搜索与“量子”相关的商标专利,数量超17000个,从商标申请分类来看,包含了日化用品、珠宝钟表、办公用品、家居、厨房清洁、布料床单、服装鞋帽、纽扣拉链、健身器材、食品、啤酒饮料等。其中日化用品类的商标专利就达731个。
这些“量子产品”大都价格不菲且“功能强大”。例如,淘宝平台上一款单价68元的量子鞋垫,据称在鞋垫内对应人体穴位处放置了14颗量子芯片,可以渗透人体,快速疏通经络、疏通淋巴、平衡内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保健作用;一款量子眼镜更是声称具有缓解眼疲劳、阻挡蓝光、减缓眼镜度数加深、降低白内障发病率、减少电磁波辐射、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身体能量、增氧净化空气等八大功能,让人叹为观止。
专家:
经济成本较为高昂
目前难以普及应用
面对层出不穷的“量子产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们纷纷发声。专家介绍,目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由于量子技术对试验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所需经济成本也比较高昂,还难以普遍应用于民用领域,当前打着“量子+日用品”旗号的,一般都是炒作概念。
一些购买了“量子产品”的消费者也表示,使用后并没有宣称的效果。在中消协公布的案例中,河南省消费者王先生花300元购买了一个氢量子泡脚盆,宣称可以排出身体毒素,使用后却没有任何效果,最后在当地消协的调解下退货;又如,上海市消费者杨先生花4万元购买了一款量子床垫,商家宣称该床垫可以治疗腰痛,杨先生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并没有效果,最后只得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提醒:
神奇功效涉嫌虚假宣传
多地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近日,中消协对外发布消费警示,称当前市场上所谓的“量子产品”大多名不副实,广告中的神奇功效也涉嫌虚假宣传。全国已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了以“量子产品”为噱头的违法违规企业经营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
中消协敦促相关经营者,要严格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通过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满足消费者品质消费的需求,而不是通过伪科技噱头和虚假宣传所打造的海市蜃楼来欺骗消费者。
同时,中消协还呼吁相关电商平台,要切实承担平台的监督管理责任,对平台内销售的违法违规“量子产品”进行彻底清理,净化网络购物市场生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中消协也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要保持理性,不轻信商家单方面的宣传,主动了解产品知识,提升辨别真伪的能力。对于自身难以分辨的,可向亲朋好友或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等单位咨询,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 陈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