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6年,漳浦就建立了中共地方组织,是全省为数不多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市县之一,一度成为福建工农运动的中心。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漳浦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帷幕,并于1928年初成立中共漳浦县委。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逐步从游击斗争转向开辟革命根据地。
1932年4月,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攻占漳浦,在漳浦成立漳浦县革命委员会、乡苏维埃政权和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并创建以漳浦小山城、车本、龙岭、龙溪圩为中心,连接闽西苏区纵横百余里的靖和浦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在苏区中央局、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作为靖和浦苏区主体区域的漳浦苏区积极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红色区域不断巩固和扩张,苏区覆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4.1%,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乃至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红军长征后,漳浦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党的组织和武装从未中断,革命火种从未熄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陶铸、邓子恢、聂荣臻、方毅、耿飚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王海萍、蔡协民、王占春、曾志、黄会聪、尹林平、何浚、朱曼平、卢胜等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
新中国诞生后,漳浦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漳浦人民发扬当年的革命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漳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漳浦人民勇立时代潮头,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提高。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漳浦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2013年7月23日,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漳浦县为原中央苏区范围,对漳浦革命老根据地的历史贡献予以充分肯定。
饮水思源不忘本,继往开来再出发。如今,这座千年古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漳浦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切实学好百年党史,唱响红色旋律,传承红色基因,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新时代富美金漳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