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毛泽东在听取邓子恢、罗明(福建省委书记)、蔡协民(福建省委秘书长)、王海萍(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王占春(红一支队队长)等同志的革命武装建设汇报后,电告周恩来:“已与邓子恢见面,据云:南靖、平和、云霄、漳浦、龙溪五县相交之龙溪圩,距漳州八十里,有一个红色游击区,群众约四万人,漳州南乡有一个六十人的红色游击队。现决定以龙溪圩为中心向南、平、云、浦、龙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今后中心任务和新区、白区工作的意见”)电文中的龙溪圩,即今漳浦县的南浦乡。
4月22日,毛泽东在漳州城内向东路军连以上干部作《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报告漳州战役的胜利及下一步的工作方针。主要任务是以龙溪圩为中心,扩大南靖、平和、漳浦、龙溪、云霄等五县新苏区,筹集战争经费,建立临时政权机关。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4月下旬,会见蔡协民、曾志等,指导成立新的漳州中心县委,蔡协民任书记,曾志任秘书长”。(见《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372页)可以说,以漳浦为中心创建“小苏区”,是毛泽东对闽南革命所作出的战略决策。